导航

2019下半年初中语文学科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精选)第五批

2020-01-06 16:13:54 教师资格考试官微
更多资料辅导请点击

初中语文《使至塞上》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大漠落日的图片,并引出诗文“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请学生结合图片和此句思考:全诗的情感基调是怎样的?是激昂的,雄壮的,沉郁的,惆怅的还是其它?

2.补充本诗的创作背景: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吐蕃发兵工大唐属国。唐玄宗任命王维以检查御史身份奉使凉州(今甘肃武威),察访军情,并任河西节度使判官,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本诗是作于出塞途中。

引导语:结合上述背景,王维的心情并不激昂豪迈,甚至是有一些悲苦和无奈的。现在我们就一起学习一下这首诗。【板书:使至塞上】

(二)初读感知

1.教师范读,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解释全文大意,并画出诗中表示地名和官职的词。

2教师PPT出示属国、居延、萧关、燕然的位置。

3.请学生自由朗读,试着读出正确的节奏。

(三)深入研读

1.教师指名一个学生读,其余学生思考:这首诗创作的时间和地点是什么?作者要去哪?请结合具体文本回答。

明确:时间:春天—归雁入胡天;地点:车上—单车欲问边;目的地:属国—属国过居延。

2.作者途中看到了哪些景物?

明确:征蓬、归雁、大漠、孤烟、长河、落日

追问:这些景物的作用一样么?

明确:不一样。征蓬、归雁:用于自喻;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用于描写雄奇壮美的边塞风光。

3.分小组讨论:全诗中哪些字词体现了作者悲苦无奈的情感?并且试着读出文字中的情感。

明确:首联:单车,轻车简从,形单影只,孤单之感;“车”欲问边,而不是人欲问,展示了出塞并非本愿的无奈;

颔联:征蓬,蓬草本是深恋着土地,不随意移动,然而茎叶绷断只能被迫地随风而走,自喻身不由己;归雁,从南边归来的燕子本应归去中土,却出现在胡天,自喻离群失伴,孤单而行,并且雁也是可以自由地回归中土,而自己却不能自由地回归,也体现了身不由己的无奈之感;教师引导学生尤其注意两个句子均要把握“低-高-低”的语调,情绪也要相应起落,以表达作者的无奈之情。

颈联:孤烟,狼烟也只是势单力孤,落日虽壮美,却也近黄昏。此两句将悲苦孤独的情感渗透于壮美苍凉的意境中,千古流传;此二句在朗诵时,教师应注意提醒学生应用洪亮而稳健的音色来朗读,以体现景观的壮美与作者心中的豪迈之情。

尾联:此联单纯叙述“萧关逢侯骑”,本类似“他乡遇故知”,却没有应有的温情和欣喜,反倒流露出一丝冷漠和不近人情,以此衬托出出塞的道路更是孤单漫长。

(四)拓展延伸

分组讨论:本诗的艺术特色。

明确:1.托物言志;2.寓情于景。

(五)小结作业

小结:结合板书请学生集体简述本文说明的内容,结束课文。

作业:将本诗扩写成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下次课分享。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王维属于哪个派别?还有哪些诗?

【参考答案】

王维属于盛唐时期的“山水田园派”,又称“王孟诗派”,以王维和孟浩然为代表。

王维作为“山水田园派”的代表作家,写有著名的《鹿柴》《山居秋暝》《竹里馆》《鸟鸣涧》,但王维诗歌的主题不限于山水田园诗,还有很多其它的主题,如本文《使至塞上》,其实是一首边塞诗,还有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山中送别》等,思乡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杂诗》等,爱情诗《相思》《息夫人》等。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以上是我的全部答案,谢谢考官。

2.本诗中哪一句体现了作者的爱国情感?

【参考答案】

诗的最后一联,“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意思是说诗人到达萧关(今宁夏固原东南)的时候,恰好碰到了侦察兵,于是他探问军中主帅的情况,侦察兵回答说,主帅正在边防前线指挥作战。这两句,是叙事,是描写,其中也蕴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听到边庭将士们如此不顾自身安危在疆场浴血奋战的情景,不由地激起了诗人满腔的报国热情,前文所提到的抑郁之情也不由地一扫而空。

以上是我的全部答案,谢谢考官。

 
 
 
 
Copyright©1999-2019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