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更好备考2023年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山东中公教师招聘网小编特整理了山东教师招聘说课备考资料,今天给大家带来“2023山东教师招聘考试:《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说课稿”,预祝大家考试成功!
教育学 | 心理学 | 教育心理 |职业道德 |学科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 |结构化 |说课 |试讲 |答辩
我说课的题目是《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教材是传授知识的出发点和依据,首先我来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本课选自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第2课,着重讲述了春秋战国时期在政治、经济和思想上的大变革。政治上,一方面讲解了列国纷争和民族融合,另一方面是改革变法;经济上,呈现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思想上,则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这一时期是中国古代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因此非常重要。
二、说学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了解学生情况,才能够更有针对性的授课。
经过初中的学习,高中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但本节课内容较多,如何从繁杂的内容中梳理出知识架构,明确春秋战国时期大变革的趋势和必然性,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需要教师在授课中加以引导。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对本课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春秋战国的形势图归纳这一时期的诸侯纷争,明确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的发展变化,树立时空观念。
2.通过分析《史记》《论语》《老子》等相关史料,归纳概括商鞅变法的措施及影响、孔子和老子的思想主张等,树立“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史料实证意识。
3.通过学习本课,深入理解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形态演变的趋势,以及生产力的发展和变化在这一演变趋势中的作用,形成正确的唯物史观。
四、说教学重难点
明确教学重难点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快速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
重点:商鞅变法与百家争鸣的具体内容。
难点:春秋战国社会变革的原因及趋势。
五、说教法学法
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基于此,我在授课时将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比如小组讨论法、史料分析法和情境教学法等。
六、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我会具体谈谈这堂课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部分。
环节一:导入新课
好的导入能够在一开始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我采取了视频导入法。我会给学生播放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大秦赋》,并请学生思考:电视剧中描绘了秦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动荡与变革下的发展。这一时期的动荡与变革具体表现是什么?为什么最后由秦国完成统一?顺势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通过电视剧可以给学生营造历史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也为之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列国纷争(政治动荡)与华夏认同
首先,我会出示《春秋战国时期形势图》,请学生思考: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被称为是大动荡时期?能不能从诸侯国的发展和变化进行分析?通过这一设问帮助学生明确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内容,进而通过他们的征战理解动荡的表现。
其次,我会播放纪录片《中华文明五千年》请学生思考:诸侯纷争会对民族关系产生怎样的影响?之后华夏族又有了怎样的发展?学生回答后我进行总结。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的内容较为直观,因此我采取了图片和视频的教学方式。同时,对图片的分析和归纳也能帮助学生形成时空观念。
(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
首先,我会先在大屏幕上出示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各国货币等图片,请学生思考:这一时期社会经济有了怎样的发展?从而明确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
其次,我会出示井田制的相关史料,进一步追问:经济的发展会对当时产生什么影响?学生回答后我会总结:铁犁牛耕的出现推动了生产力的进步,使井田制逐渐崩溃、封建土地私有制兴起,进而使得地主阶级力量增强,他们要求在政治上提高地位,要求改革上层建筑,因此出现了很多的改革与变法。紧接着,我会追问:改革与变法的原因仅仅是因为经济发展么?引导学生联系之前诸侯纷争的内容进行思考并明确:各国为了实现富国强兵,也会纷纷进行变法。
随后,我会出示《史记·商君列传》的片段并提问:商鞅变法在这一时期最为有名。商鞅在秦国是如何进行变法的?从而归纳出在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上的种种举措。之后请学生进行小组探讨:这次变法对秦国产生了什么影响?师生总结出:秦国实现了国富兵强,这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最后,我会进行补充:商鞅变法体现了当时地主阶级对经济发展和政治集权的主张,顺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而各国通过变法,也都先后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性提问和史料分析的方式,能循序渐进地带领学生学习,从而突破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三)孔子和老子
我将采取情境式教学,在大屏幕上出示《论语》《老子》的史料片段,请学生担任百家讲坛的主讲人,结合史料归纳二者的思想。
高中生不仅仅要对基本知识有了解,也加深对内容的分析,因此我会结合史料,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孔子“入世”和老子“避世”的思想区别。
【设计意图】这部分内容学生在初中已经有所了解,通过史料分析和情境相结合的方式回顾内容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深入知识点的拓展贴合了高中学情。
(四)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这部分是本课的另一重点。首先,我会提问学生:百家争鸣的含义是什么?学生结合已有知识储备回答后,我会继续提问:为什么这一时期会出现这样的繁荣局面?帮助学生明确百家争鸣的背景。
为帮助学生明确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及思想,我会延续之前的百家讲坛,将学生按照儒、墨、道、法等学术流派分成几个大组,结合大屏幕上各个学派的著作和言论概括其思想特点,之后由小组代表进行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最后的讨论,学生能很好地了解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提高课堂参与度。
最后,我会结合板书帮学生明确:不论是政治上的纷争与改革、经济和思想的繁荣,其实都是这一时期社会大变革的表现,而这些动荡混乱中也蕴含着统一,总体呈现出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的发展趋势。
环节三:小结作业
1.小结:为了检验本课的教学效果,我会采取问答方式加以总结。
2.作业:制作本节课所提到的重要人物的小传,下节课进行分享交流。
【设计意图】开放性的作业,能充分调动学生课后学习的积极性,加深对本课知识的理解。
七、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秉承着简洁明了的原则,设计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