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2022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桑代克学习理论

2022-04-23 22:20:21 教师资格考试官微
更多资料辅导请点击

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备考2022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山东中公教师招聘网小编特整理了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备考资料,今天给大家带来“2022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桑代克学习理论”,预祝大家考试成功!

教育学 | 心理学 | 教育心理 |职业道德 |学科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 |结构化 |说课 |试讲 |答辩

在教师招聘考试当中,心理学家及其思想是一个常考点,特别是涉及到对于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有巨大贡献的心理学家,是需要大家重点掌握的。而很多同学在这方面感觉知识点难以理解,考试内容又比较灵活,各家的理论分不清楚,比如行为主义代表人物之一的桑代克的理论。今天,小编就带大家梳理一下有关桑代克的学习理论。

一、人物简介

桑代克(1874—1949),美国心理学家,动物心理学的开创者,心理学联结主义的建立者和教育心理学体系的创始人。他提出了一系列学习的定律。1912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17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

二、主要著作

《动物智慧》(1911)

《教育心理学》(三卷本,1903/1913-1914)

《智力测验》(1927)

《人类的学习》(1931)

《需要、兴趣和态度的心理学》(1935)

《人类与社会秩序》(1940)

三、实验

在桑代克的动物实验中有一个著名的“饿猫逃出迷笼实验”。桑代克设计了“桑代克迷笼”,将饿猫关入此笼中,笼外放一条鱼,饿猫急于冲出笼门去吃笼外鱼,但是要想打开笼门,饿猫必须一气完成三个分离的动作。首先要提起两个门闩,然后是按压一块带有铰链的台板,最后是把横于门口的板条拨至垂直的位置。经观察,刚放放笼中的饿猫以抓、咬、钻、挤等各种方式想逃出迷笼,在这些努力和尝试中,它可能无意中一下子抓到门闩或踩到台板或触及横条,结果使门打开,多次实验后,饿猫的无效动作越来越少,最后一入迷笼就会立即以一种正确的方式去触及机关打开门。

桑代克据此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有机体形成“刺激”(S)与“反应”(R)之间的联结。他明确地指出“学习即联结,心即是一个人的联结系统。”同时,他还认为学习的过程是一种渐进的尝试错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无关的错误的反应逐渐减少,而正确的反应最终形成。根据他的这一理论,人们称他的关于学习的论述为“试误说”。

四、学习定律

在实验的基础上,桑代克提出了三条学习定律:

(1)准备律(Law of Readiness)。准备律是反应者的一种内部心理状态。一切反应是由个人的内部状况和外部情境所共同决定的。因此学习不是消极地接受知识,而是一种活动。学习者必须要有某种需要,体现为兴趣和欲望。此外良好的心理准备还应包括对该情境起反应所必不可少的素养和能力准备。因此对我们的教育启示是,学生在学习之前教师应确保学生做好相应准备,例如激发动机和兴趣,提前安排预习任务,不要突击考试等。

(2)练习律(Law of Exercise)。这个定律分为两个次律:①应用律——一个已形成的可变联结,若加以应用,就会变强;②失用律——一个已形成的可变联结,若久不应用,就会变弱。练习律的实质就是强化刺激与反应的感应联结。反应在情境中用得越多,它与这个情境发生的联结越牢固。反之,长期不用这个反应,这种联结就趋于减弱。对我们的教育启示是,适当练习很重要,例如刷题学习、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等。

(3)效果律(Law of Effect)。这个定律强调个体对反应结果的感受将决定个体学习的效果。即如果个体对某种情境所起的反应形成可变联结之后伴随着一种满足的状况,这种联结就会增强;反之,如果伴随的是一种使人感到厌烦的状况,这种联结就会减弱。对我们的教育启示是,为激发学生动机要适当予以奖励,学生在学习后获得奖励或者好成绩,会提高其学习动机。

五、小试牛刀

1.【多选】以下那条属于桑代克提出的学习定律( )。

A.准备律 B.练习律 C.效果律 D.接近律

1.【答案】ABC。解析:本题考查了桑代克的学习定律。

桑代克提出三条学习定律,即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故答案为ABC。

2.【单选】学生成绩好就会更爱学习,体现桑代克哪条学习定律( )。

A.准备律 B.练习律 C.效果律 D.接近律

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了桑代克的学习定律。

效果律强调强调个体对反应结果的感受将决定个体学习的效果。即如果个体对某种情境所起的反应形成可变联结之后伴随着一种满足的状况,这种联结就会增强;反之,如果伴随的是一种使人感到厌烦的状况,这种联结就会减弱。故C选项正确。

 
 
 
 
Copyright©1999-2019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