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备考2022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山东中公教师招聘网小编特整理了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备考资料,今天给大家带来“2022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道德发展阶段理论”,预祝大家考试成功!
教育学 | 心理学 | 教育心理 |职业道德 |学科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 |结构化 |说课 |试讲 |答辩
一、知识解析
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在教师招聘考试中属于教育心理学模块常考考点,出题方式多为选择题。
关于道德发展阶段的理论研究,皮业杰与科尔伯格两位心理学家分别进行了不同的研究方法论证。
皮亚杰是第一个系统地追踪研究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心理学家,在研究中设计了许多包含道德价值内容的对偶故事,在观察和实验过程中向儿童提出一些事先设计好的问题,然后分析儿童的回答,尤其是回答中的错误,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例如,在研究儿童对过失行为的判断时,他向儿童叙述了下面一则故事,要求儿童对主人公的行为作评价,说出评价所依据的理由。
A.一个小男孩约翰,听到有人叫他吃饭,就去开餐厅的门,他不知道门外有一把椅子,椅子上放着一只盘子,盘内有15只茶杯,结果撞翻了盘子,打碎了15只杯子。
B.一个小男孩亨利,一天趁妈妈外出,想吃厨柜里的果酱,他爬上椅子伸手去拿,由于果酱放得太高,手够不着,结果碰翻了一只杯子,杯子掉在地上碎了。
进而总结出儿童道德发展由他律到自律的转变。
科尔伯格在皮亚杰的理论的基础上对儿童的道德发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系统的扩充,科尔伯格的研究方法叫做“道德两难故事法”,其中最经典的一个故事是“汉斯偷药”。故事的主要情节为:汉斯的妻子得了重病,医生认为只有一种药能够救她,而这种药只有一个药剂师能够配置出来,药价十分昂贵。汉斯想了很多办法都得不到这种药,他到处借钱也没有借到,他哀求药剂师,药剂师也无动于衷。如果再得不到这种药,他的妻子便熬不过当天晚上了,于是汉斯想到了晚上去偷药。故事讲完以后,研究者会向被研究的儿童提出问题:汉斯该不该去偷药?为什么?
处在不同的道德发展阶段的儿童会给出不同的答案,他们的理由便是做出判断的依据。科尔伯格据此研究把人的道德发展分为了三个水平,每个水平包含两个阶段,所以一般我们也把他的理论称之为“三水平六阶段”。
二、理论对比
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采用对偶故事法将道德发展分为如下四个阶段:
无律水平(自我中心阶段、前道德阶段) : 5岁以前
他律水平(权威阶段) : 5-8岁
根据行为后果判断对错,如不关心动机如打碎15个杯子的错误严重,打碎一个杯子的错误不严重。
自律水平: 9-11岁
可逆阶段(平等阶段)一定程度的自律;规则是共同约定的,可修改;考虑到行为动机进行评判。如见到老人认为大家平等,没必要让座。
公正阶段: 自律,以公道、公正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更多从动机判断行为。如更多考虑老人的特殊,认为让座是平等的。
口诀:前权可公(钱权可攻)
10岁是儿童从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转化的分水岭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让儿童对道德两难问题作出判断。科尔伯格将道德判断分为三个水平,每一水平包含两个阶段
1、前习俗水平(9岁前)
第一,服从与惩罚阶段。判断事情好坏的衡量标准:是否受到惩罚。
第二, 相对功利(寻求快乐)定向阶段。判断事情好坏的衡量标准:是否对自己有好处。
2、习俗水平(9-20岁)
第一,好孩子的定向阶段。衡量标准:做某事是否得到大众认可。认可是好的,不认可是坏的。
第二,维护权威或秩序的定向阶段。衡量标准:是否合乎法律和规范。合乎法律是合适的,违背法律是不合适的。
3、后习俗水平(20岁以后)
第一,社会契约阶段。法律与道德规范可以改变。
第二, 普遍伦理阶段。以正义、公平等标准进行思考,行为自律。已经完全超越法律。
口诀:服利可法约理(福利可发约礼)
年龄划分:
大部分9岁以下处于前习俗水平大部分青年和成人都处于习俗水平
后习俗水平一般到20岁以后,只有少数人能达到
品德发展关键期: 9岁(小学三年级)、初二年级
三、牛刀小试
1.【单选题】小红经常帮助老师擦黑板,小红最有可能处于( )阶段。
A.惩罚与服从道德定向阶段 B.相对功利道德定向阶段
C.寻求认可定向阶段 D.社会契约定向阶段
1.【答案】C。小红经常帮老师擦黑板,是和处理老师的关系相关的,其中以人际关系为导向的阶段是寻求认可定向阶段。
2.【单选题】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判断从他律进人自律阶段的年龄是( )。
A.3岁左右 B.8岁左右 C.7岁左右 D.10岁左右
2.【答案】D。解析:皮亚杰将儿童的道德发展分为两个水平,分别是:他律水平和自律水平,并且认为10岁是分水岭,10岁以前是他律,10岁以后是自律。故本题选择D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