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备考2022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山东中公教师招聘网小编特整理了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备考资料,今天给大家带来“2022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想象的分类”,预祝大家考试成功!
教育学 | 心理学 | 教育心理 |职业道德 |学科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 |结构化 |说课 |试讲 |答辩
想象的分类作为教师招聘考试的常考考点,也是考生的易错点和易混淆点。想象的分类在考试中经常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那么如何选择呢?今天跟着小编来一起学习这个知识点。
想象的概念: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想象的分类:按照想象活动是否具有目的性,可以区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1.无意想象
无意想象:也称不随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地产生的想象。它是人们的意识减弱时,在某种刺激的作用下,不由自主地想象某种事物的过程。
例子:
①我们看云的时候会情不自禁地想象到棉花糖,这种就叫做无意想象。
②在上课时候走神了,想象到黑板上某一个字变成了一个动物的样子,又比如我们看到窗上的冰霜,不自觉地把它想象成美丽的树林、陡峭的山峰等。
2.有意想象
有意想象是按一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根据想象的内容和新颖程度和形成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
(1)再造想象
再造想象是根据言语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人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再造想象是根据言语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人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例子:
①阅读小说能够根据小说语言描述能够想象出男女主公的样子,因此也很好理解为何现在诸多小说翻拍电视剧广大网友不买账,认为选角不符合自己心目中的形象。
②读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时,头脑中浮现出广袤的大草原水草丰美、牛羊成群的景象。
③人们阅读《西游记》时,根据文字描述在脑中呈现出孙悟空的人物形象。
(2)创造想象
创造想象是在创造活动中,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在人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创造想象比再造想象更复杂、更困难,它需要对已有的感性材料进行深入的分析、综合、加工、改造,在人脑中进行创造性的构思。创造想象强调的是在现实中不存在,或者未实现的,也就是原创,做题的时候经常考察这点。
例子:
①吴承恩在《西游记》中塑造了孙悟空、猪八戒等一系列的人物形象。
②设计师设计出鸟巢。
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的对比:
关于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常考点就是作者写书的时候,通常,一个作者创作的时候属于创造想象,读者读到这里想象出画面感属于再造想象。所以我们可以简单概括一下:再造想象是读者身份,创造想象是作者身份。
(3)幻想
幻想是指向未来,并与个人愿望相联系的想象,是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幻想不立即体现在人们的实际生活中,而带有向往的性质,是人们寄托的东西。
幻想可以分为空想和理想:
理想:以客观现实为依据,并指向行动,经过努力最终可以实现的,就是理想。比如青少年想将来当教育家、科学家、艺术家,经个人努力能够实现的。
空想:如果幻想完全脱离现实,毫无实现的可能,就成为空想。比如有人幻想长生不老,到处寻找灵丹妙药;有的小学生看了神话小说,想学孙悟空七十二变,想修炼成仙等,这些都是不切实际的永远不能实现的。
特殊注意:幻想、理想、空想均属于有意想象,不属于无意想象。
1.小明在一篇作文中,创造了一个英雄人物,这种现象属于( )。
A.创造想象 B.再造想象 C.无意想象 D.幻想
1.【答案】A。
【中公教育解析】创造想象:是按照一定目的、任务,使用自己以往积累的表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例如:作家写小说。
2.看了安徒生的童话故事,学生头脑中浮现出“美人鱼”的形象。这种心理现象是( )。
A.再造想象 B.创造想象 C.无意想象 D.幻想
2.【答案】A。
【中公教育解析】再造想象是依据词语或符号的描述、示意在头脑中形成与之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例如,我们阅读小说时想象的主人公的形象、读诗句时想象出诗中描述的景象等,都是再造想象。题干中的想象就是再造想象。
B项,创造想象是按照一定目的、任务,使用自己以往积累的表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例如,作家创作小说、设计师设计蓝图等。
C项,无意想象又称不随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的目的、不由自主产生的想象。例如,人们看到天上的浮云,想象各种动物的形象。
D项,幻想是指向未来、并与个人愿望相联系的想象,是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主要包括理想和空想。A、B、D三项都属于有意想象。
3.青春期的白日梦属于无意想象。( )
3.【答案】A。
【中公教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想象的分类。按照想象活动是否具有目的性,可以区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无意想象也称不随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地产生的想象。它是人们的意识减弱时,在某种刺激的作用下,不由自主地想象某种事物的过程。白日梦就是其中的一种,因此本题表述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