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备考2022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山东中公教师招聘网小编特整理了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学备考资料,今天给大家带来“2022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学: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预祝大家考试成功!
教育学 | 心理学 | 教育心理 |职业道德 |学科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 |结构化 |说课 |试讲 |答辩
“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这一知识点为常见考点,考查方式为简答题和论述题。学习过程中,同学们需要理解每一条规律的内涵及对应的教育启示,并且能用较为书面化的语言在论述题中呈现。这就需要大家在学习过程中识记的同时侧重理解,从而更加全面地掌握这一知识点。
一、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简言而之,人的身心发展就是“从……到……”、“由……到……”的过程,且是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例如人的一生是从婴幼儿到少年,再到青年、中年、老年这样的顺序发展的。
教育工作者应按照发展的序列进行施教,做到循序渐进。“拔苗助长”、“陵节而施”等等都是有违身心发展顺序性规律的。
二、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个体的发展是一个分阶段的连续过程,前后相邻的阶段是有规律的更替的,前一阶段为后一阶段的过渡做准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我国的心理学家将个体的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即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11、12岁)、少年期(11、12-14、15岁)、青年期(14、15-25岁)、成年期(25-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其中,少年期又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
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决定教育工作者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不能搞“一刀切”,还要注意各阶段间的衔接和过渡。
三、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总的来说,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指人各方面的发展速度不同。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个体内部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均衡的,例如人的身高在一生发展过程中有两个高峰,即婴儿和青少年期,其他时候发展均较为缓慢,其发展速度并不相同。
二是个体内部不同方面在不同发展时期具有不平衡性,即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已经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较为成熟的水平。例如初中的学生,生理各方面均已接近成人,达到即将成熟的结果,但心理方面仍然较为幼稚,并不成熟,体现其身心发展速度并不相同。
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适时而教,即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及时的进行教育。正如青少年处于身高成长的高峰期,家人会给予其足够的营养帮助其身高发展,在学习中,教师或家长也要在学生最适合接受教育的时候给予其充分的教育,帮助其获得知识及能力方面长足的发展。
四、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互补性反映出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一方面是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另一方面,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如身患重病或有残缺的人,如果他有顽强的意志和战胜疾病的信心,身心依然得到发展。
互补性要求教育应结合学生实际,扬长避短,注重发现学生的自身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五、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个别差异性在不同层次上存在。从群体的角度看,首先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不仅是自然性别上的差异,还包括由性别带来的生理机能和社会地位、角色、交往群体的差别。其次,个别差异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其中有些是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些是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
教育必须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发展。
六、备考小技巧
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这一知识点在备考过程中首先需要我们进行识记,因此我们只要能够用小口诀将她们能记住就行啦。那这个小口诀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呢?顺段不平,互补差异。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记住呢?咱们通过一道题目来试试看。
【牛刀小试】
请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参考答案】
(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要求教育要循序渐进;
(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要求教育要分阶段进行;
(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要抓关键期,适时而教;
(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要求教师要扬长避短,长善救失;
(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要求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