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备考2022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山东中公教师招聘网小编特整理了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学备考资料,今天给大家带来“2022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学:孟子的教育思想”,预祝大家考试成功!
教育学 | 心理学 | 教育心理 |职业道德 |学科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 |结构化 |说课 |试讲 |答辩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人,儒家著名代表人物,亚圣,鲁国贵族孟孙氏之后,其父早逝,其母为教子三易其地,留下孟母三迁的传说。他传承孔子孙子子思之所学,后世常把他们归为一派,称之为思孟学派,是儒家学派中非常有影响力的一个学派。在我们教师招聘考试中,时常会以客观题的形式来考察他的教育思想,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他的有关思想。
1.理论基础:性善论
在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时代,我国历史上的众多思想家都对人性提出了深刻的讨论,如荀子的性恶论、墨子的人性素丝说。孟子自然也不例外。孟子提出的“性善论”是第一个从理论高度来对人的本质进行阐述的观点。他提出政治的基础在于教育,而教育的基础在于人性,教育必须符合人性的发展。
他提出“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认为道德是先天的存在于人的本性之中的,是一种绝对的先验的“伦理绝对主义”。从现在的角度看,脱离了社会的道德并不存在,但是在当时“食色,性也”这一观点甚嚣尘上之时,孟子这一观点的提出具有进步意义。他的这一观点论证了人和动物的不同,人具有伦理观,具有道德,同时道德作为本性可以通过学习来扩充和引申。通过“性善论”,孟子论证出了人必须接受教育,同时教育也必须遵循人性。
2.教育目的与作用
在“性善论”基础上,他提出教育是扩充“善性”的过程,通过教育将天赋的“仁义礼智”引导出来。教育目的就在于“明人伦”。所谓“明人伦”是一种长幼尊卑有序的体现,以“孝悌”为核心,通过一种血缘和宗法的关系去影响和制约君民,奠定了我国今后两千多年的教育性质,即宗法的社会伦理教育。
3.论理想人格
孟子对我国传统教育的影响还体现在他提出的“大丈夫”人格之上。这一理想人格极大地丰富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他曾经说过“万物皆备于我”,他认为人最可贵的是天赋的道德与品格而不是外物。精神财富的价值远大于物质财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就是对“大丈夫”的精确写照。
那么如何培养这一人格呢?孟子提出了几条具体方法包括:持志养气、动心忍性、存心养性、反求诸己。
在近代我国面对外国侵略之时,这一理想人格对有志之士起到过极大的激励作用。冯友兰曾经说过:“只有懂得了这个词汇,才可以懂得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的精神。”
4.论教学
在教学上,孟子提出的方法主要包括:
深造自得,即学生学习必须要有自己的见解,从感性思维转化到理性思维,思考深层含义。
盈科而进,即学习上学生必须循序渐进,不可贪快。
教亦多术,即针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专心致志,即学生学习必须专心,不可三心二意。
生在战国兼并战争频发的时代,孟子的教育思想体现出了对人价值的追求和探索,“性善论”开创了中国教育史上的“内发说”,他对教育的重视、对理想人格的阐述、对教学过程的解释无一不是在肯定人的主观能动性。对后世民族文化和精神的形成起到了极大的启蒙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