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备考2022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山东中公教师招聘网小编特整理了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学备考资料,今天给大家带来“2022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学:论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和直观性原则的区分”,预祝大家考试成功!
教育学 | 心理学 | 教育心理 |职业道德 |学科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 |结构化 |说课 |试讲 |答辩
在众多教学原则中,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和直观性原则都是根据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统一这一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提出的,因此这两个教学原则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导致各位考生在考试中经常出现“傻傻分不清”的状况,今天我们就对这两个原则进行细致的区分。
一、含义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学会、学以致用的目的。
教师应该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与已有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全面地掌握知识。
从含义出发,我们可以尝试从目的区分这两个相似的原则,直观性原则强调的是使学生获得生活的表象,从而全面的掌握知识,也就是说直观性原则的目的就在于利用视听味嗅这些感觉,掌握知识,也就是理解知识。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是学懂学会,学以致用,也就是说不仅强调对于知识的理解(学懂学会),还要强调对于知识的应用(学以致用)。
二、出发点
从出发点出发,我们可以想一想我们为什么要提出这两个不同的原则。首先,对于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出发点在于书本知识脱离生活实际,我们在学习书本知识的时候,很多内容和生活实际情况不强,因此掌握不扎实,就如著名的纸上谈兵一样,该典故告诉我们的道理就是理论要联系实际,而直观性原则的出发点则是抽象概念脱离具体事物,当我们学习一些抽象概念的时候,常常因为没有具体事物的支撑而无法理解,比如我们学习鼠轮式发动机,仅仅呈现一个该名字的概念,我们往往无法理解,但当我们真正看到一个仓鼠轮子,看到了轮子里仓鼠用来发泄精力的滚轮的时候,我们就理解了什么是鼠轮式发动机,这就是所谓的直观。
三、相关俗语
关于理论联系实际和直观性原则,在考察时常常有很多俗语反选类的题目,大家在做题时要做好区分。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理论联系实际
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理论联系实际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理论联系实际
夸美纽斯:“一切知识都来源于感知觉”;“最好的教学方法无非是把所学的知识拿到学生面前,让学生看看、听听、闻闻、摸摸”。——直观性
乌申斯基:“儿童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直观性
四、例子反选
关于理论联系实际和直观性原则,在考察时也常常会考察很多实际例子,进行例子反选,大家在做题时要做好区分。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某老师把学生回答的分1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12÷3=4(人),12÷2=6(人),12÷1=12(人),12÷0.5=24(人)——理论联系实际
教学生识字有很多技巧。有一位老师告诉学生如何区别“买”“卖”两个字时说“多了就卖,少了就买”,学生很快记住了这两个字。还有学生把“干燥”写成了“干躁”,把“急躁”写成了“急燥”,老师就教学生记住,“干燥必防火,急躁必跺脚”,从此学生对这两个字再也不混淆了。——理论联系实际
一位语文老师在教“奶”字时,亲切地对学生说:“看,左边是女字旁,右边像个驼背的人,这就是奶奶的“奶”字,奶奶的年纪大了,走路时背弯弯的,还需要拄着拐杖。”——直观性原则
从上述例子中,大家也可以总结出一定的规律: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强调的是知识点结合生活实际,例如学数学和分馒头的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学汉字和生活经验联系在一起,都是强调学习内容和我们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直观性原则则强调的是强调形成表象,通俗讲就是在头脑中形成所学知识的相应画面,我们在学汉字的时候,在头脑中浮现相应的形象,这就很直观的理解了这个内容,这就是直观性原则。
以上就是这两个原则的细致区分,希望各位同学能够掌握两者的不同,区分清楚直观性原则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