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2022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学:关于孔子的教育思想

2022-03-03 17:32:53 教师资格考试官微
更多资料辅导请点击

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备考2022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山东中公教师招聘网小编特整理了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学备考资料,今天给大家带来“2022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学:关于孔子的教育思想”,预祝大家考试成功!

教育学 | 心理学 | 教育心理 |职业道德 |学科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 |结构化 |说课 |试讲 |答辩

在教师招聘考试当中,教育家及其思想是一个常考点,特别是涉及到对于教育学的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教育家,是需要大家重点掌握的。而很多同学在这方面感觉知识点很凌乱、不成体系,很难识记,让人头疼。今天,小编就带大家梳理一下有关孔子的教育思想。

一、人物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被誉为“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曾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修订六经。去世后,其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同时也记载了很多有关教育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二、教育思想

孔子的教育思想,很全面,同时也是教师招聘考试中的一个重点,所以小编带大家来认识认识这神秘的“教育家”。

(一)关于人性论

孔子认为教育对于个人有其很大的影响,为此他提出了“性相近,习相远”,说明人的先天素质没有什么区别,后天的教育和环境是造成人和人之间差别的主要因素,尤其是早期教育,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说明儿童时期通过教育养成的智能,就如同天生的一样自然。这就可以说明孔子属于外铄论的观点。

同时关于人性论孔子还提出,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唯上智与下愚不移,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把人性分为三类,上智,中人和下愚,中人就是指的性相近,习相远这部分人,中人接受教育是有条件的,这又说明孔子也包含了内发论的观点。

【这个知识点一般考查客观题,值得注意的是,孔子的思想既包含外铄论的观点,也包含了内发论的观点,所以我们不能单独说孔子一定属于外铄论或者内发论,这都是不全面的。】

(二)关于教育的作用

孔子非常重视教育的作用,教育对社会的思想:孔子认为是庶、富、教,既认为教育的三大要素就是劳动力充足,其次要使人民有丰足的物质生活,再次要使人民受到政治伦理教育,懂得如何安分守己。教育对于个人而言,他提出“性相近,习相远”的说法,说明人的先天素质没有什么区别,后天的教育和环境是造成人和人之间差别的主要因素。

(三)关于教育目的

孔子关于教育的目的的思想,提出了“学而优则仕”的观点,既从平民中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

【这里引申出一个知识点,孔子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为国家或者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那么就是为国家或者社会服务,因此他的观点属于社会本位论。另外我们要注意区分一下社会本位论的一些代表人物,这是我们客观题考试的重点。】

(四)关于教育内容

孔子对于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提出了教育内容,既“六经”(作为教学的基本科目)、以及“文行忠信”,由此可以看出孔子在教育内容上偏人事、文事,偏人际关系,而轻视科技和劳动。

(五)关于教学思想

孔子的教育思想很全面,主要如下: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因材施教  
“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  
闻斯行诸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启发诱导
“夫子循循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疏导性原则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终身学习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力行近乎仁”   学思行结合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巩固性原则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习情感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克己自省   
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以身作则
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全心全意教导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品德的形成过程
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教育对象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德才并重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质朴和文采相配合

三、小试牛刀

1.孔子的“性相近,习相远”思想说明孔子属于( )。

A.属于内发论的思想

B.属于个人本位论的思想

C.属于社会本位论的思想

D.属于外铄论的思想

1.【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了孔子的教学思想

孔子的“性相近,习相远”说明人的先天素质没有什么区别,后天的教育和环境是造成人和人之间差别的主要因素,尤其是早期教育,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说明儿童时期通过教育养成的智能,就如同天生的一样自然。这就可以说明孔子属于外铄论的观点。故答案为D。

2.“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的思想最早出自( )。

A.《学记》 B.《论语》 C.《中庸》 D.《孟子》

2.【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关于孔子的教育思想,就明确提出启发性原则,即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故B选项正确。

 
 
 
 
Copyright©1999-2019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