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备考2022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山东中公教师招聘网小编特整理了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学备考资料,今天给大家带来“2022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学: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预祝大家考试成功!
教育学 | 心理学 | 教育心理 |职业道德 |学科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 |结构化 |说课 |试讲 |答辩
一、考情分析
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这部分知识点属于教师招聘笔试中经常考查的内容,但相对来说考查比较简单,主要以单选题、判断题等客观题形式考查为主。在学习这部分知识点的时候需要抓住理论所提倡的观点及每个代表人物的主张即可,做题时能够把人物和观点匹配,进而反选出所体现的理论。接下来针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进行具体阐述。
二、知识解析
(一)内发论
1.主要观点
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内发论强调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决定作用。教育所起作用只是为人的发展创造条件,但却不能改变和决定人的发展。
2.代表人物
(1)孟子,观点:提出“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孟子·告子》;“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2)弗洛伊德,观点: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动人发展的根本动因;
(3)威尔逊,观点:“基因复制”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
(4)格赛尔,观点: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5)霍尔,观点:“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6)高尔登,“优生学”的代表人;
(7)卢梭,“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旦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
(8)柏拉图认为:“观念”先天地存在于人的灵魂之中。
口诀:卢伯父个高或威猛(对应人物:7、8、2、4、6、5、3、1)
(二)外铄论
1.基本观点
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由于外铄论强调外部力量的作用,故一般都注重教育的价值,对教育改造人的本性,形成社会所要求的知识、能力、态度等方面,都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他们关注的重点是人的学习、学习什么和怎样学习才能有效地学习。
2.代表人物
(1)荀子,提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化性而起伪”;
(2)洛克,提出:“白板说”;
(3)华生,观点:“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的状况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
(4)欧文,“性格形成说”,“人的性格不是由他自己形成的,而是由外力为他形成的”。
口诀:外婆到欧洲寻找落花生(对应人物:欧洲:欧文;寻:荀子;落:洛克;花生:华生)
(三)二因素论(辐合论)
1.基本观点
由于内发论和外铄论的片面性都比较明显,在争论中就发展出了另一种观点,这就是二因素论。它企图克服前两种理论的片面性,主张个体心理的发展是由遗传和环境两个因素决定的。
2.代表人物
(1)德国的斯特恩。观点:“心理的发展并非单纯地天赋本能的逐渐显现,也非单纯地对外界影响的接受或反映,实为内在的品质及外在的环境合并发展的结果”。
(2)吴伟士(伍德沃斯)。提出“相乘说”,认为人的心理发展等于遗传和环境的乘积。
(四)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1.基本观点
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内在因素(如先天遗传的素质、机体成熟的机制)与外部环境(外在刺激的强度、社会发展的水平、个体的文化背景等)相互作用的结果。这是一种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2.代表人物:皮亚杰
首先,人的自然属性决定了人的发展必然受到先天遗传因素及其生理机能发展的影响,这是人的发展的先天因素。其次,我们把个体积极投入实践的活动,看作是内因和外因对个体身心发展综合作用的汇合点,也是推动人身心发展的关键。
三、总结回顾
四、练一练
1.教育的作用在于“化性起伪”,这是由( )提出的。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老子
1.【答案】C。解析:题干的意思是通过教育改变人所伪装出来的善良,即改变人邪恶的本性,倡导“性恶论”的是荀子,故选C。
2.格赛尔“成熟决定论”依据是( )。
A.双生子爬梯实验 B.斯齐勒实验
C.小鸡觅食 D.水下击靶
2.【答案】A。解析:格赛尔主要是通过双生子爬梯实验证明了成熟机制能够决定人的发展,故选A。
以上便是关于此部分知识的所有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