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2022山东教师招聘练习题(7)

2022-09-20 15:49:26 教师资格考试官微
更多资料辅导请点击

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更好的备考2022年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山东中公教师招聘网小编特整理了山东教师招聘笔试模拟题备考资料,今天给大家带来“2022山东教师招聘练习题(7)”,预祝大家考试成功!

 

单选题

1.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学生观是( )。

①学生是发展的人 ②学生是独特的人

③学生是单纯抽象的学习者 ④学生是具有独立意识的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主张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要充分发展受教育者的个体价值,社会应尽量满足个体的发展需要。这一教育目的观是( )。

A.社会本位论 B.个人本位论 C.关系本位论 D.生活本位论

3.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直接依据是( )。

A.教学计划 B.教学参考书 C.课程标准 D.教学方案

4.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活动中要做到( )。

A.因材施教 B.循序渐进 C.学思结合 D.启发诱导

5.有利于创造良好课堂气氛的教师领导方式是( )。

A.权威型 B.放任型 C.专制型 D.民主型

6.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备课 B.上课 C.答疑 D.学业评定

7.教师能够根据不同学生运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反映了教师思维的( )。

A.逻辑性 B.敏锐性 C.精细性 D.创造性

8.小红上课爱开小差,时常听着课就走神去想别的事物。小红的这种现象体现了( )。

A.注意的转移 B.注意的分散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集中

9.对一个玩具,儿童既可按颜色归类,也可按形状归类,还可按大小归类。这说明这时儿童的认知水平已达到(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10.皮亚杰说:“知识来源于动作,而非来源于物体。”这体现了影响心理发因素中的( )。

A.成熟 B.练习和经验 C.社会性经验 D.平衡化

11.运动会赛跑时,运动员听到发令枪马上起跑。这种现象被称之为( )。

A.同化 B.顺应 C.条件反射 D.无条件反射

12.有些学生认为如果父母少唠叨一点,或者学校少一点讨厌的考试,他们会更愿意学习。这种心理现象属于(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间歇强化 D.消退

答案解析:

1.【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新课程改革下学生观的内容。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学生观包括: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故本题选D。

①学生是发展的人:第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第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第三,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②学生是独特的人:第一,学生是完整的人。第二,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第三,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④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第一,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第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第三,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③描述错误,故本题选D。

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目的论。教育目的的理论包括:社会本位论、个人本位论、教育无目的论和生活本位论等。题干描述体现了个体价值的重要性,属于个人本位论,故本题选B。

A选项,社会本位论的基本主张是,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教育的最高宗旨,教育目的应当依据社会的要求来确定。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注重教育的社会价值;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合格公民和社会成员;教育是国家的事业;评价教育要看其对社会的发展贡献的指标。

B选项,个人本位论认为,个人价值远高于社会价值,因此应当根据个人的本性和个体发展的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从个体本能需要出发,强调教育要服从人的成长规律和满足人的需要;注重教育对个人的价值;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发展人的个性,增进人的价值,促使个人自我实现。

C选项,关系本位论为干扰项。

D选项,生活本位论把教育目的与受教育者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他们或提出教育要为未来生活做准备的“教育准备生活说”,或以为教育即是生活本身而提出“教育适应生活说”。

A、C、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B。

3.【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程设计的三个层次。课程设计的三个层次包括: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其中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直接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故本题选C。

A选项,课程计划(教学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是制定课程标准的依据。

B选项,教学参考书属于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

C选项,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和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直接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D选项,教学方案,教学方案是教师对单元教学过程的计划安排,是教师实施教学的依据。

A、B、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C。

4.【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个体身心发展阶段中对于个别差异性的教学启示。个别差异性在不同层次上存在,首先在群体角度存在差异,其次个别差异性在个体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也存在差异。这启示教育工作者应做到因材施教。故本题选A。

A选项,因材施教是教师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B选项,循序渐进,是指教育工作者应按照个体身心发展的序列进行施教,是个体身心发展顺序性的教学启示。

C选项,学思结合是孔子关于学习心理的观点,指在学习过程中把学与思辩证地结合起来。

D选项,启发诱导,是孔子教学的基本方法。孔子认为掌握知识,形成道德观念,应该是一个主动探索领会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B、C、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A。

5.【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领导方式。教师的领导方式分为:专制型、民主型、放任型。其中有利于创造良好课堂气氛的是民主型的教师领导方式,故本题选D。

A选项,权威型为干扰项。

B选项,放任型,这一类型的师生关系模式以无序、随意、放纵为其心态的行为特征。教师不控制学生行为,也不指示学习方法,一切活动由学生自己进行。

C选项,专制型,这一类型的师生关系模式以命令、权威、疏远为其心态的行为特征。学生没有自由,只是听从老师的命令,往往对教师敬而远之。

D选项,民主型,这一类型的师生关系模式以开放、平等、互助为其心态和行为特征。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感到自信,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好。

A、B、C三项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D。

6.【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教学工作包括五个基本环节: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和评定。其中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故B选项正确。

A选项,备课是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是教好课的前提。

C选项,答疑为干扰项。

D选项,学业评定是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A、C、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B。

7.【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以新颖、独特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题干中教师能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了教师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能够做到因材施教,强调教师能用独特的方式对待每个学生,故本题选D。

A选项,思维的逻辑性反映了思维的条理性,是指考虑和解决问题时思路清晰,条理清楚,严格遵循逻辑规律。思维的逻辑性是思维品质的中心环节,是所有思维品质的集中体现。

B选项,思维的敏捷性反映了思维的速度,是指能单刀直入的指向问题核心,迅速把握事物的本质与规律,能在短时间内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案。

C选项,思维的精细性或精密性是指思维过程对已有想法或方法作进一步的完善,增加或删除一些细小的、看起来不怎么重要的部分,从而使思维的产品更具体化。

综上,排除ABC,本题选D。

8.【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注意的分散。注意的分散是指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而被无关的对象吸引去的现象。题干中小红上课开小差、走神是分散现象,故B选项正确。

A选项,注意的转移是人有意识地把注意力从一事物转到另一事物上去。

C选项,注意的分配是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力集中于两种或两种以上对象或活动上的特性。

D选项,注意的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停留在被选择的对象上的强度和紧张度,它使心理活动离开一切无关事物,并且抑制多余的活动,以保证注意的对象得到比较清晰和明晰的反映。

选项A、C、D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答案选择B。

9.【答案】C。解析: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处于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具有多维思维,可以从多个维度对事物进行归类。题干中,儿童能根据玩具的颜色、形状、大小归类。这说明儿童的认知水平已达到了具体运算阶段。故C项符合题意。

10.【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皮亚杰的影响发展的因素。皮亚杰认为影响发展的因素包括:成熟、练习和经验、社会性经验、平衡化。

A选项,成熟指机体的成长,特别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成熟。

B选项,练习和经验,皮亚杰把经验区分为物理经验和逻辑数理经验两种。前者指个体作用于物体,获得物体的特性(如体积大小、物体重量等)。后者指理解动作与动作之间相互协调的结果。前者就是物理经验,后者是逻辑数理经验。前者由物体特性得来;后者不存在于物体本身,是由主体作用于客体的动作以及动作间的相互协调结果所引起的,是从动作及相互关系中抽象出来的经验。因此,知识来源于动作,而非来源于物体。对于这种思维过程中的运算,皮亚杰称之为逻辑数理运算。

C选项,社会性经验,指社会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社会文化的传递。

D选项,平衡化,是指不断成熟的内部组织和外部组织的相互作用,是心理发展中最重要的因素,即决定的因素。

题干强调“知识来源于动作,而非来源于物体”是练习和经验因素的体现,选项A、C、D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答案选择B。

1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条件反射。巴普洛夫把反射一般分为两大类: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先天遗传的,不学而能的反射,也称为本能。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后天获得的经过学习才会的反射。题干中运动员听到发令枪马上起跑,是后天学习获得的,故此题选C。

A选项,同化是指有机体面对一个新的刺激情景时,把刺激整合到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中。

B选项,顺应是指当有机体不能利用原有图式接受和解释新刺激时,其认知结构发生改变来适应刺激的影响。

D选项,无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先天遗传的,不学而能的反射,也称为本能。

综上,排除ABD,本题选C。

1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负强化。负强化是指摆脱一个厌恶刺激,从而增强其行为出现的概率。题干中为了增加学生学习,父母少唠叨一点,或者学校少一点讨厌的考试属于摆脱厌恶的刺激,增加学习的行为,故此题选B。

A选项,正强化是给予一个愉快刺激,从而增强其行为出现的概率。

C选项,间歇强化页是部分强化,是指在对刺激发生后,不一定每次都给予强化的强化法。

D选项,消退是指机体做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在这一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便降低。

综上,排除ACD,本题选B。

 
 
 
 
Copyright©1999-2019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