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更好的备考2022年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山东中公教师招聘网小编特整理了山东教师招聘笔试模拟题备考资料,今天给大家带来“2022山东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考题”,预祝大家考试成功!
一、单选题
1.世界教育史上被人们公认的教育学奠基者和创始人,被誉为教育学之父的教育家是( )。
A.孔子 B.乐正克 C.赫尔巴特 D.夸美纽斯
1.【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教育学创立阶段的代表人物。
选项A,孔子是儒家学派代表人,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和弟子的言论专著《论语》中。孔子的学说是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孔子提倡因材施教、循循善诱、不耻下问、身体力行、学思结合、温故知新的教学方法,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态度等。
选项B,乐正克是《学记》的作者。《学记》集先秦时期儒家思想之大成,反映了我国两千多年前对教育的认识,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著作。
选项C,赫尔巴特是现代教育学之父、传统教育学派代表人物、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普通教育学》标志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这本书也被认为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
选项D,夸美纽斯是教育学之父,代表作《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
题干中,被誉为教育学之父的教育家是夸美纽斯。选项A、B、C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D。
2.在教育工作中,我们提倡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是遵循了人发展的( )。
A.阶段性 B.不平衡性 C.个别差异性 D.顺序性
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个体的身心发展规律。个体的身心发展规律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
选项A,阶段性指个体的发展是一个分阶段的连续过程,前后相邻的阶段是有规律的更替的,前一阶段为后一阶段的过渡做准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不能搞“一刀切”,还要注意各阶段间的衔接和过渡。
选项B,不平衡性具体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均衡的。二是不同方面在不同发展时期具有不平衡性。因此,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适时而教,即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及时进行教育。
选项C,个别差异性在不同层次上存在。从群体的角度看,首先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不仅是自然性别上的差异,还包括由性别带来的生理机能和社会地位、角色、交往群体的差别。其次,个别差异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其中有些是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些是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因此,教育必须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发展。
选项D,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教育工作者应按照发展的序列进行施教,做到循序渐进。
题干中,“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了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遵循了个别差异性的规律。选项A、B、D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C。
3.国务院颁布的《幼儿管理条例》自( )起实施。
A.1989年8月20日 B.1989年9月11日
C.1990年2月11日 D.1990年9月11日
3.【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法律法规。《幼儿园管理条例》是为了加强幼儿园的管理,促进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而制定的法规。1989年8月20日,《幼儿园管理条例》经国务院批准,1989年9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令第4号发布,自1990年2月1日起施行。因此,C选项正确。
A选项,1989年8月20日为国务院批准日期。
B选项,1989年9月11日为发布日期。
D选项,为干扰项。
AB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答案选择C选项。
4.我国首次以法律的形式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B.《教师资格条例》
C.《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
D.《教师资格认定的过渡办法》
4.【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十条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本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因此,A选项正确。
B选项,《教师资格条例》是为了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制定的。中国公民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应当依法取得教师资格。
C选项,《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于2000年9月23日发布实施。为实施教师资格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教师资格条例》,制定本办法。对相关部门在教师资格认定和管理的组织、指导、监督和实施工作,起到指导性意义。
D选项,为了实施教师资格制度,做好在职教师资格过渡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十二条和《教师资格条例》规定,制定本办法。
BC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合,故本题选择选项A。
5.我国教育法规定,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 )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治、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A.传统文化知识
B.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知识与技能
D.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5.【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重要的教育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六条规定:教育应当坚持立德树人,对受教育者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增强受教育者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治、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因此,B选项正确。
A选项,传统文化知识属于教学的内容。
C选项,我国三维教学目标分别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属于教学目标。
D选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属于我国学校德育的内容。
AC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合,故本题选择B选项。
6.( )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幼儿教育改革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A.《幼儿管理条例》
B.《幼儿园工作规程》
C.《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
D.《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6.【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重要的教育法律。2001年7月,教育部颁发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这标志着我国幼儿教育改革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因此,D选项正确。
A选项,《幼儿园管理条例》是为了加强幼儿园的管理,促进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而制定的法规。1989年8月20日,《幼儿园管理条例》经国务院批准,自1990年2月1日起施行。
B选项,《幼儿园工作规程》是为加强幼儿园的科学管理,规范办园行为,提高保育和教育质量,促进幼儿身心健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制定的工作制度。
C选项,2010年11月21日,国务院以国发〔2010〕41号印发《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出了十项意见,着力解决“入园难”问题,满足适龄儿童入园需求,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ABC三项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答案选择D选项。
7.我国教育家陶行知说:“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这句话说明教师具有( )的义务。
A.遵纪守纪 B.提高思想觉悟和教学水平
C.尊重学生人格 D.保护学生权益
7.【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的义务。
选项A,教师的义务包括: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等。遵纪守纪属于教师的义务,但与题干表述无关。
选项B,教师的义务包括: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题干中“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强调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和教学水平,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
选项C,教师的义务包括: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尊重学生人格属于教师的义务,但与题干表述无关。
选项D,教师的义务包括: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保护学生权益属于教师的义务,但与题干表述无关。
题干中,“先生好学”指的是需要教师践行终身学习思想,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和教学水平。选项A、C、D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B。
8.西方教育史史上被认为现代教育代言人是( )。
A.赫尔巴特 B.卢梭 C.杜威 D.洛克
8.【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学创立阶段的代表人物。
选项A,赫尔巴特是现代教育学之父、传统教育学派代表人物、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普通教育学》标志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的代表人物,不是现代教育的代表人物。
选项B,卢梭的代表作是《爱弥儿》,他提倡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选项C,杜威是实用主义哲学创始人、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人。他提出三中心论:“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
选项D,洛克的代表作是《教育漫画》,他提出“白板说”,倡导“绅士教育”,并认为绅士教育应该在家庭中进行。
题干中,现代教育代言人是杜威。选项A、B、D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C。
9.情急生智所描述的情形状况是( )。
A.心境 B.应激 C.激情 D.理智感
9.【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情绪状态的分类。情绪的状态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其中应激指的是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所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题干中,“急中生智”是在突发的状况下机智的反应,属于应激。因此,B选项正确。
A选项,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和持久的情绪状态,也叫心情。没有特定的指向性,不指某一特定对象,而是使人们的整个生活都染上某种情绪色彩。
C选项,激情是一种爆发强烈而持续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多带有特定的指向性和较明显的外部行为。
D选项,理智感是在智力活动中,认识、探求或维护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情感体验。
AC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答案选择B选项。
10.教师的行为举止之所以形成了学生的榜样对其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因为学生具有( )。
A.依赖性 B.向师性 C.模仿性 D.可塑性
10.【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特点。从学生自身特点看,学生具有可塑性、依赖性和向师性。其中,向师性是指学生入学后,会自然地亲近、信赖、尊敬甚至崇拜教师,把教师作为获取知识的智囊、解决问题的顾问、行为举止的楷模。题干中,教师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为学生具有向师性。因此,B选项正确。
A选项,学生具有依赖性,学生多属未成年人,还不具备完全独立的生活能力。在家里,他们要依赖父母,入学后他们将对父母的依赖心理转移到教师身上。
C选项,学生有很强烈的模仿性,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模仿的对象。因此,教师在职业活动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和品德修养,给学生以正面的、积极的榜样。
D选项,学生具有可塑性。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形成时期,各方面尚未成熟,具有很大的潜力,具有“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的特点。
AC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答案选择B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