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这部分考察的题型主要是以单选、辨析、简答、材料分析题为主,其中中学德育这一部分的内容既是教资考试的重点也是难点部分,主要涉及到单选、简答,辨析出现频率不是特别高,需要重点把握材料分析题。以下是教师资格证关于这部分的一些相关练习题的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单项选择题
1.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这段话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实际锻炼法 B.品德评价法
C.情感陶冶法 D.榜样示范法
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德育方法。
德育方法是为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其中,实际锻炼法是教育者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际活动,使学生在行为实践中接受磨炼和考验,培养优良思想品德的方法。题干中,“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意思为:上天将要把重大使命降临到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意志受到磨练,使他的筋骨受到劳累,使他的身体忍饥挨饿,使他备受穷困之苦,做事总是不能顺利。这样来震动他的心志,坚韧他的性情,增长他的才能。A项正确。
B项:品德评价法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促使其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督促其不断进步的一种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情感陶冶法是教育者有目的地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使受教育者在道德和思想情感方面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的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榜样示范法是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2.小李认为:法律或道德是一种社会契约,为维护社会公平,每个人都必须履行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但同时他又认为,契约可根据需要而改变,使之更符合大众权益。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小李的道德判断处于( )。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超习俗水平
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指出,后习俗水平包括社会契约定向阶段和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处于社会契约定向阶段的人认为法律和法规是大家商定的,是一种社会契约。他们看重法律的效力,但同时认为契约和法律的规定并不是绝对的,可以应多数人的要求而改变。故C项正确。
A项:前习俗水平包括惩罚与服从道德定向阶段和相对功利道德定向阶段。其中,处于惩罚与服从道德定向阶段的儿童服从权威或规则只是为了避免惩罚。例如,小明为了避免受到惩罚(被警察抓起来)而认为不该偷药,说明其处于惩罚与服从道德定向阶段。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习俗水平的特征是个体着眼于社会的希望和要求,能够从社会成员的角度去思考道德问题,开始意识到人的行为必须符合群体或社会的准则。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超习俗水平,不存在这种说法,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3.学校实施德育的基本途径( )。
A.班主任工作
B.课外校外活动
C.团队活动
D.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3.【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德育途径。
德育途径是指学校教育者对学生实施德育时可供选择和利用的渠道,又称为德育组织形式。德育途径有:①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基本途径);②社会实践活动;③课外、校外活动;④共青团及少先队组织的活动;⑤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学习;⑥班主任工作(重要而又特殊的途径)。因此,思想品德课是影响学生思想品德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D项正确。
A、B、C三项:均属于学校德育实施的途径,但并非是基本途径。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4.某中学为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组织学生观看《建党伟业》等爱国主义影片。该校采用的这种德育方法是( )。
A.实际锻炼法 B.情感陶冶法 C.说服教育法 D.个人修养法
4.【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德育方法。
德育方法主要有:说服教育法、情感陶冶法、榜样示范法、实际锻炼法、奖惩法(品德评价法)及个人修养法。情感陶冶法是指教师通过创设和利用一定的情境,通过有教育意义的文艺作品对学生进行感化和熏陶,使学生在直观感受中潜移默化地形成思想品德的一种方法。故B项正确。
A项:实际锻炼法又称道德体验法,是指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参加实际活动、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说服教育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个人修养法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经过自觉学习、自我反思和自我调节,使自身品德不断完善的一种重要方法。修养包括立志、学习、反思、箴言、慎独等。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5.“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做法主要反映了哪一德育过程规律?( )
A.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B.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
C.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过程
D.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反复、逐步提高的过程。
5.【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的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和培养道德行为习惯,也可概括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四句话。但是,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具有多种开端。它既可以从知开始,也可以从情、意、行开始。但无论从何处开始,都要注意同其他因素配合。只有使各个因素都协调配合,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整体功能,促进学生品德的发展。因此,“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主要反映了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的过程。A项正确。
B项:德育过程具有一系列复杂的矛盾。这些矛盾的斗争、转化与发展推动了德育过程的进展,推动了青少年学生品德的发展。因此,既要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转化,也要协调影响学生品德发展的外部矛盾。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活动和交往是德育过程的基础;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在德育过程中要注意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形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及社会教育的合力,促使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反复、逐步提高的过程。个体品德的形成与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结果,而是长期积累,从量变到质变的结果。个体品德发展不是直线上升的,而是会经历一个迂回曲折,甚至暂时倒退的过程。德育过程的长期性、反复性、渐进性特点要求教育者要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特点,有针对性地逐步发展学生的品德;必须持之以恒、耐心细致地教育学生;要正确认识和对待学生思想行为的反复,善于反复抓,并引导学生在反复中逐步前进。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6.班主任李老师接手一个新班后,针对该班纪律散漫、学风懈怠的情况,首先运用板报、墙壁等媒介做好舆论宣传,建立良好的班风,同时以真诚的爱感化学生,促使学生积极进取。一个学期下来,该班班风、学风焕然一新,李老师运用的主要德育方法是( )。
A.个人修养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情感陶冶法
6.【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德育方法。
常用的德育方法包括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实际锻炼法、情感陶冶法、品德评价法和个人修养法等。其中情感陶冶法是教育者自觉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使受教育者在道德和思想情操方面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的方法。陶冶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情感陶冶法直观具体,形象生动,情理交融。它的影响方法带有愉悦性、非强制性、无意识性等特点。题干中指出“首先运用板报、墙壁等媒介做好舆论宣传,建立良好的班风”是李老师创设良好教育情境的表现,属环境陶冶;“同时以真诚的爱感化学生”是李老师用自己的高尚人格感化学生的表现。故D项正确。
A项:个人修养法也称品德修养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自我品德反省,以实现思想转化及行为控制的德育方法。题干中没有提及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自我反省。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榜样示范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题干中未提及与榜样相关的内容。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实际锻炼法也称指导实践法,是教育者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实践活动,在行为实践中使学生接受磨炼和考验,以培养优良思想品德的方法。题干中未提及李老师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相关内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7.衡量学生思想水平高低的根本标准是( )。
A.道德认识 B.道德意志
C.道德情感 D.道德行为
7.【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德育过程基本规律。
知、情、意、行是构成个体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在学生的品德发展过程中,四者缺一不可。其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行,即道德行为,是人们在行动上对他人、社会和自然做出的反应,是人的内在的道德认识和情感的外部表现,是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故D项正确。
A项:知,即品德认识,是人们对品德规范及其意义的理解和掌握,是对是非、善恶、美丑的认识、判断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品德识辨能力。它是产生道德情感、形成品德意志、指导品德行为的基础。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意,即品德意志,是为实现品德行为所做的自觉努力,是人们通过理智权衡,解决思想品德生活中的内心矛盾与支配行为的力量;它常常表现为用正确动机战胜错误动机、用理智战胜欲望、用果断战胜犹豫、用坚持战胜动摇,排除来自主客观的各种干扰和障碍,按照既定的目标把品德行为坚持到底。品德意志在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养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但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情,即品德情感,是人们对社会思想品德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等情绪态度,是进行品德判断时引发的一种内心体验。它伴随品德认识而产生发展并对品德认识和品德行为起着激励和调节作用,但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二、辨析题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只是思想品德课老师的工作。
【参考答案】
该说法是错误的。
德育途径是指学校教育者对学生实施德育时可供选择和利用的渠道,又称德育组织形式。我国中学德育途径是广泛的,具体包括:①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②社会实践活动;③课外、校外活动;④共青团及少先队组织的活动;⑤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学习;⑥班主任工作。其中,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是学校德育最基本的途径。因此,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不只是思想品德课老师的工作,而是全体教师共同的工作。
综上所述,该说法错误。
三、简答题
1.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参考答案】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包括:
①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的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
②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③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内部矛盾积极转化的过程;
④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性、反复性、逐步提高的过程。
2.简述榜样示范法的要求。
2.【参考答案】
榜样示范法指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
要求:
①选好学习的榜样。
②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
③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
④要注重教师自身的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