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文化素养部分一般考查9道选择题,共18分,文化素养考的范围比较广,主要靠平时的积累。文化常识部分也是一直以来出题的重要角度,今天就文化素养文化常识的传统节日习俗部分做一个梳理,帮助大家积累识记。
一、清明节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按农历算在三月上半月,按阳历算则在每年四月五日或六日。该民俗节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程颢
风光烟火清明日,歌哭悲欢城市间。——白居易
二、中元节
中元节是道教的名称,佛教称为盂兰节,民间旧称鬼节,俗称七月半。时在农历七月十五日,部分在七月十四日。节日习俗主要有上坟扫墓、放河灯、祭祀祖先、祭祀土地等。这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
偶来人世值中元,不献元都未日闲。寂寂焚香在仙观,知师遥礼玉京山。——令孤楚
四孟逢秋序,三元得气中。——卢拱
坐爱清光好,更深不下楼。不因逢闰月,今夜是中秋。——边贡
三、重阳节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九九”谐音为“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节日习俗主要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等。2012年12月28日,法律明确定为老人节。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王勃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李清照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杜牧
四、除夕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农历十二月三十日晚,又称大年夜、岁除、除夜、大晦日,是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即春节前一天晚。“除夕”中“除”字的意为“去”,引申为“易”,即交替;“夕”字的意为“日暮”,引申为“夜晚”。因而“除夕”便含有旧岁到次夕而除,明日即另换新岁的意思。全家团聚吃“年饭”(年夜饭、团圆饭)。此夜大家通宵不眠,谓之“守岁”。零点时在庭前拢火燃烧(古称“庭燎”,取其兴旺之意),并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之时抢先放出三个“冲天炮”(燃爆竹),以求首先发达,大吉大利。
炽炭炉中百药香,屠苏煎酒代椒觞。明朝赖是无来客,雪後泥深一尺强。——陆游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戴叔伦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