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师资格证考试当中,学习迁移的分类是一个常考点,特别是对于不同分类标准对应的种类时常会混淆,或者由于理解不到位而选择错误。涉及到分类问题,很多同学都会苦恼,觉得知识点非常零散。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举着例子再次梳理一下学习迁移的分类。
一、学习迁移的概念
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比如我们所说的学会骑自行车,再学骑电动车就会简单许多,这就是学习迁移的发生。
二、学习迁移的分类
大家在学习迁移之前,一定要注意分类标准,要牢牢识记住,不同的迁移种类往往会有交叉,只有记住分类标准,才能帮助我们选出最准确的答案。
(一)根据迁移发生的方向,可以分为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顺向迁移: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产生的影响【前对后】。例如:学完拼音更有利于之后学习文章。
逆向迁移: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产生的影响【后对前】。例如:学完文章之后对之前学习的生字理解更透彻。
(二)根据迁移的性质和结果,可以分为正迁移与负迁移
正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还有加深、有利于等词汇】。例如:学会打羽毛球有利于学习打网球。
负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消极的阻碍作用【还有不利于、妨碍等词汇】。例如:学会读字母后不会读拼音了。
(三)根据迁移内容的抽象与概括水平的不同,可以分为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
水平迁移:也称横向迁移,是指先前学习内容与后继学习内容在难度、复杂程度和概括程度上处于同一水平的学习活动之间产生的影响【关键词:同一水平】。例如:学习完三角形对学习四边形产生的影响。
垂直迁移:也称纵向迁移,是指先前学习的内容与后续学习内容是在不同水平的学习活动之间产生的影响【关键词:不同水平】。例如:学习完苹果对于水果理解更加具体。
(四)根据迁移的内容不同,可以把迁移分为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一般迁移:也称非特殊迁移、普遍迁移,是指在一种学习中所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对另一种具体学习内容的影响【关键词:原理、方法、策略、态度】。例如:在语文课上认真学习,在数学课上也认真学习【认真态度的迁移】。
具体迁移:也称特殊迁移,是指学习迁移发生时,学习者原有的经验组成要素及其结构没有变化,只是将一种学子中习得的经验要素重新组合并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之中。【要素、结构都没有改变】例如:“日”、“月”对于学习“明”的影响;“eye”、“ball”对于学习“eyeball”的影响
(五)根据迁移过程所需的内在心理机制的不同,迁移分为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和重组性迁移。
同化性迁移:是指不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直接将原有的知识经验应用到本质特商相同的一类事物中去【原有认知结构不改变】。例如:知道金属是固体对于学习铁(也是固体的)的影响,金属是固体的认知结构不需要改变。
顺应性迁移:只将原有知识经验应用于新情境中时,需调整原有的经验或对新旧经验加以概括,形成一种能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界的变化【原有认知结构发生改变】。例如:知道金属是固体对于学习汞(液体)的影响,认知结构从金属是固体,变成金属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
重组性迁移:指重新组合原有认知系统中某些构成要素或成分,调整各种成分的关系或者建立新的联系,从而应用于新情境【要素不变、结构改变】。例如:“eat”对于“tea”的影响,“on”对于“no”影响。
注意:与具体迁移进行区分。
三、小试牛刀
1.刘刚学习汉语拼音后影响学习英文字母,经常将英文字母的“P”读成之前学习的汉语拼音“P”的发音,其中发生的迁移是( )。
A.顺向正迁移
B.逆向正迁移
C.顺向负迁移
D.逆向负迁移
1.【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了迁移的分类。
首先可以判断学习顺序先后,先前学习的拼音对后续学习英文字母产生了影响,是前对后,因此是顺向迁移。其次学习完之后又容易读错发音,产生了消极影响,因此又是负迁移。故C项正确
2.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是( )
A.一般迁移 B.具体迁移 C.垂直迁移 D.水平迁移
2.【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此题考察的是一般迁移的定义。一般迁移:也称非特殊迁移、普遍迁移,是指在一种学习中所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对另一种具体学习内容的影响。故A选项正确。
3.(多选题)依据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和概括水平,迁移分为( )。
A.水平迁移
B.顺向迁移
C.逆向迁移
D.垂直迁移
3.【答案】AD。中公教育解析:此题为识记类知识点,根据迁移内容的抽象与概括水平的不同,可以分为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故答案为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