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2021山东教师招聘心理学: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2021-06-15 13:44:31 教师资格考试官微
更多资料辅导请点击

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提早备考2021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山东中公教师招聘网小编特整理了山东教师招聘心理学备考资料,今天给大家带来“2021山东教师招聘心理学:感受性与感觉阈限”,预祝大家考试成功!

教育学 | 心理学 | 教育心理 |职业道德 |学科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 |结构化 |说课 |试讲 |答辩

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主观映像,如听觉、视觉、味觉等。人们要想产生某种感觉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条件是主体的感觉能力(如,个体不具备听觉能力,外界即使有很大的声音,也是听不到的),感觉能力是主体的、个体的、非外界的能力,对应的是主体感受性的问题;另一个条件是客观世界的刺激(个体具备听觉能力,如果外界没有声音,个体也不会产生听觉感觉的),刺激是客观的、外界的、非主体的,对应的是感觉阈限的问题。

接下来介绍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等相关的概念。

感受性

感受性是主体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对应的是主体的感觉能力,如个体的听觉、视觉、味觉、嗅觉的能力。感受性分为绝对感受性和差别感受性。

绝对感受性是感觉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既然是最小刺激量,那么只有一个外界的刺激量。如我们的听觉能力,呈现3分贝的声音,个体听不到声音,每次增加1分贝的声音,当增加到6分贝声音时,我们刚刚能听到声音。此时我们能听到6分贝声音的能力就是绝对感受性。

差别感受性指的是能察觉出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别量的能力。既然是察觉出两个同类刺激量,那么此时存在两个外界刺激量。如100人合唱团歌唱,增加1人,感觉不到声音的变化,当增加10人到110人的时候,能够察觉出和100人声音是有差别的。此时我们能够察觉出两个同类刺激之间最小差别的能力就是差别感受性。

感觉阈限

感觉阈限是指能够引起人的感觉的刺激范围。对应的是外界的刺激量,如声音、光等,感觉阈限分为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

绝对感觉阈限指的是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既然是最小刺激量,那么只有一个外界的刺激。如上述例子,3分贝声音听不到,6分贝的声音刚刚能听到,那么6分贝声音的刺激量就是绝对感觉阈限。

差别感觉阈限也叫差别阈限,又称最小可觉差,是指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如上述例子,100人歌唱和110人歌唱,我们刚刚能知道两者声音是有差别的,这差别的10人声音刺激量就是差别感觉阈限。

综上,我们在做题的时候,题目考查的是主体的能力,那么就是感受性;考查的是外界刺激量,那么就是感觉阈限。题干中是一个刺激,那么就是绝对感受性或绝对感觉阈限;如果是两个刺激,那么就是差别感受性或差别感觉阈限。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之间成反比关系,感觉阈限越大,感受能力越差。例如,甲能听到10分贝的声音;而乙能听到50分贝的声音。甲的刺激量小,听觉能力强;乙的刺激量大,听觉能力弱。

韦伯对差别感觉阈限进行了研究,得出了韦伯常数。他的研究发现,对刺激物的差别感觉,不决定于一个刺激物增加的绝对重量,而取决于刺激物的增量与原刺激的比值。这种关系可用以下公式来表示:

K=△I/I

其中I为原刺激量,△I为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增量,K为一个常数。这个公式叫韦伯定律。如上述例子,100人唱歌和110人唱歌,我们能够刚刚察觉出有区别,在这里I就是100,△I就是10,K就是0.1,当200人唱歌的时候,根据韦伯定律,至少增加20人我们才能察觉出两者的声音是有差别的。不同感觉来说,K的数值是不相同的,如听觉、味觉、嗅觉的K值是不同的。

 
 
 
 
Copyright©1999-2019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