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2021山东教师招聘心理学:感觉的一般规律在生活中的运用

2021-04-17 17:14:42 教师资格考试官微
更多资料辅导请点击

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提早备考2021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山东中公教师招聘网小编特整理了山东教师招聘心理学备考资料,今天给大家带来“2021山东教师招聘心理学:感觉的一般规律在生活中的运用”,预祝大家考试成功!

教育学 | 心理学 | 教育心理 |职业道德 |学科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 |结构化 |说课 |试讲 |答辩

感觉的一般规律这一知识点在全国教师招聘考试中,多以例子单选题的方式去考查,主要需要大家结合生活中的例子理解它的含义,下面小编就带大家走进感觉一般规律在生活中的运用这一知识点。

1.感觉适应

由于刺激物持续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感觉适应可以引起感受性的提高,也可以引起感受性的降低。一般情况下,持续作用的强刺激使感受性降低;持续作用的弱刺激使感受性增高。

视觉的适应:分为暗适应和明适应

①暗适应:从亮的环境到暗的环境,开始看不到东西,后来逐渐看到了东西,这叫暗适应。暗适应是在光刺激由强变弱的情况下发生的感受性提高的过程;

②从暗的环境到亮的环境,开始觉得光线刺得眼睛睁不开,很快就习惯了,叫明适应。明适应是在光刺激由弱变强的情况下发生的感受性降低的过程。

视觉适应—浦肯野现象

亦称浦肯野效应,由捷克学者浦肯野(Jan Evangelista Purkinje,1787-1869)首先于1825年发现, 是指在不同的适应状态下对有色光的视觉灵敏度不同的现象。

核心结论:

(1)在明适应条件下,红色、橙色光线看上去比蓝色、紫色的花更加鲜艳;

(2)在暗适应条件下,则相反,蓝色、紫色的花看上去要比红色、橙色的花朵更加鲜艳,而红色的花朵看上去会比较暗淡。

实践应用:

①消防员使用红色眼镜能够提前进入暗适应:消防员在出勤执行任务的时候,需要冲入火场进行救援,期间可能出现大量的低光照环境,人的暗适应需要的时间较长,一般要 30-45 分钟才完成整个暗适应过程。为了提高暗适应的效率,一般消防员会在途中带上红色眼镜,来提前进入暗适应。

②夜间开车或作业,带红色护目镜:夜间作业或开车会使人进入暗适应,视觉感受性会显著提升。而此时一旦遇到强光刺激,会造成瞬间曝光性的炫目感,甚至是短暂失明,容易造成车毁人亡的重大交通事故。红色护目镜可以在将蓝紫色等短波光线过滤掉,只让红色光线穿过。红光虽然亮度较大, 但此时的人眼对红光不敏感——对红色光线的感受性偏低,同等亮度的红光往往不会对人的视力造成明显的影响,进而起到护眼的作用。

嗅觉适应:“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是嗅觉的适应。

皮肤觉的适应:游泳时,刚刚跳进水中会觉得水很冷,不久这种感觉就消失了,这是皮肤觉的适应。手放在温水里,开始觉得热,慢慢就不觉得热了,这是温度觉的适应。

此外,还有听觉的适应,味觉的适应等。各种感觉都能发生适应的现象,适应现象表现在所有的感觉中,其中痛觉是最难适应的,因为痛觉具有保护作用。

2.感觉对比

感觉对比: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对比。感觉对比分为两种: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

①同时对比:指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产生的对某种刺激物的感受性变化。

②继时对比:指几个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产生的对某种刺激物的感受性变化。

同时对比-马赫带现象

也称马赫带效应,是1868年奥地利物理学家 E.马赫发现的一种明度对比的视觉效应,这是一种主观的边缘对比效应——当观察两块亮度不同的区域时,边界处亮度对比加强,使轮廓表现得特别明显。

3.感觉后效

在刺激作用停止后暂时保留的感觉现象称之为感觉后效,也叫感觉后像。

视觉后像在生活中的应用:闪光融合——电影拍摄技术的雏形

闪光融合现象是与视觉后像相联系的一种视觉现象。当持续作用的光刺激达到一定频率时,感觉到的不再是断续刺激而是连续的刺激。如,电影院放映的电影是以极快的速度放映一张张电影幻灯图片, 由于闪光融合,我们感觉这些画面是连续的。1872年,最先将“照相法”运用于连续拍摄始于英国天才摄影师爱德华·幕布里奇,经过5年的摸索改进,终于在 1878 年获得成功。摄影师将24架照相机排成一行,当马跑过的时候,照相机的快门就被打开,马蹄腾空的瞬间姿态便被依次地拍摄下来。据此,爱德华·幕布里奇获得了“拍摄活动物体的方法及装置”的专利权。

4.感觉的补偿作用和相互作用

①感觉的补偿作用:当某些感觉失却以后,可以由其他感觉来弥补。

②感觉的相互作用——联觉: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就叫联觉。

 
 
 
 
Copyright©1999-2019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