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2021山东教师招聘心理学:关于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2021-03-16 18:20:45 教师资格考试官微
更多资料辅导请点击

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提早备考2021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山东中公教师招聘网小编特整理了山东教师招聘心理学备考资料,今天给大家带来“2021山东教师招聘心理学:关于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预祝大家考试成功!

教育学 | 心理学 | 教育心理 |职业道德 |学科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 |结构化 |说课 |试讲 |答辩

一、考情介绍

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在教招考试过程中,主要考查单选和多选,重难点是同化机制和先行组织者策略。理解类考查较多,识记类较少。

二、知识点详解

1.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及条件

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建立起非人为(内在的)的和实质性(非字面)的联系。

所谓实质性的联系,是指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一个意思。比如学生知道apple的意思就是苹果,苹果就是apple的意思。

所谓非人为的联系,是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存在的,不是人为强加的。比如:加法和乘法之间的联系就是客观存在的。

有意义学习的条件:①学习材料具有逻辑意义;②有意义学习的心向;③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考生在备考此部分内容时需要作为多选题进行识记。

2.有意义学习的类型

(1)表征学习

表征学习是最低层次的一种学习方式,指学习一个符号或一组符号所代表的事物和意义。具体包括语言符号,非语言符号和事实性知识。比如学生知道WC代表厕所的意思,学生知道七七事变代表的是什么。

(2)概念学习

概念是同类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或本质特征,是区分事物的关键。概念学习的实质就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比如:鸟是无齿有喙,前肢为翼的动物。

(3)命题学习

命题学习是指学习以命题形式表达观点的新意义。比如:鸟是一种动物。

3.意义的同化

奥苏贝尔认为,学生能否习得新知识,主要取决于他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观念,有意义学习是通过新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观念的相互作用才得以发生的,这种相互作用的结果导致了新旧知识的意义的同化。同化具体包括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和并列组合学习,因此考生在备考中需要重点理解同化的内涵并识记其包含的内容。

4.组织学习的原则与策略

(1)逐渐分化原则:即首先应该传授最一般的、包摄性最广的观念,然后根据具体细节对它们逐渐加以分化,这样可以为每个知识单元的教学都提供理想的固定点,即对新知识起固定作用的先前知识。比如:先讲水果的概念,然后再讲苹果和梨的概念。

(2)整合协作原则:是指如何对学生认知结构中现有要素重新加以组合。奥苏贝尔认为所有导致整合协调的学习,同样也会导致学生现有知识的进一步分化。因此,整合协调是意义学习中发生的认知结构逐渐分化的一种形式。比如:苹果和梨是并列组合,苹果到水果是一种上位学习,这两者都属于整合协作原则。

(3)先行组织者策略

所谓“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学习任务本身有较高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并且能够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和新任务关联起来。也就是通过呈现“组织者”,在学习者已有知识与需要学习的新内容之间架设一道桥梁,使学生能更有效地学习新材料。比如在学习苹果之前,先介绍水果,水果就是扮演先行组织者这一角色。

5.接受学习

与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观点相反,奥苏贝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学习,学习应该是通过接受而发生,而不是通过发现。他把强调接受学习的教学方法叫做“讲解教学”。

三、概念学习VS命题学习

概念学习是从一句话中能看出事物的定义和关键特征,而命题学习只是一种关系的表达。

比如:圆的直径是半径的两倍,这是命题学习,不是概念学习,因为从这一句话中,我们只能看到直径和半径的关系,而看不出圆的关键特征是什么。

 
 
 
 
Copyright©1999-2019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