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高中《传球与垫球组合技术》教材解读

2021-04-02 14:27:33 教师资格考试官微
更多资料辅导请点击

(二)动作要点

动作要点:垫球时用腕关节以上10厘米处击球,并通过快速移动使球处于身体前面。而全身协调用力垫球,则要做到插、夹、提、移、蹬、跟六个字。

传球时采用稍蹲准备姿势,抬头目视来球,双肘弯曲自然抬起,双手置于脸前。手触球时,两手应自然张开成半球形;传球时用拇指内侧、食指全部、中指的二、三指节触球,无名指和小指在球的两侧辅助控制出球方向,两肘适当分开,自然下垂;当球接近额前时开始蹬地、伸膝、伸臂,两手微张,从脸前向前上方主动迎击来球。击球点应保持在额前上方约一球远,击球部位一般在球的后下方。传球主要靠伸臂力量,与下肢蹬地力量的协调配合,通过球压在手上使手指手腕产生的反弹力将球传出。击球后身体重心随击球动作前移,全身放松呈准备姿势状态,准备下一个击球动作。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传球与垫球技术之间的串联和综合运用组合技术的能力。

【难点】

各项基本技术之间的串联和综合运用基本技术的能力。

(四)教学建议

1.组合练习的初期,学生可能会不很适应,因此在变化技术动作时,不要过于抓技术细节,应首先考虑能让组合练习完整进行下去,随着练习次数增多,动作质量自然会提高。

2.在进行组合练习时,应多对学生进行团结协作,克服困难等方面的思想教育。

3.组合技术教学应与简单教学比赛结合进行。

二、教学过程

1.示范

提问:刚刚老师与体育委员示范的时候大家觉得这个传球和垫球的组合动作的关键是什么?

学生回答:关键是传球到位,垫球稳定。

组织教学:分列式

2.讲解技术动作

动作要点:垫球时用腕关节以上10厘米处击球,并通过快速移动使球处于身体前面。而全身协调用力垫球,则要做到插、夹、提、移、蹬、跟六个字。

传球时采用稍蹲准备姿势,抬头目视来球,双肘弯曲自然抬起,双手置于脸前。手触球时,两手应自然张开成半球形;传球时用拇指内侧、食指全部、中指的二、三指节触球,无名指和小指在球的两侧辅助控制出球方向,两肘适当分开,自然下垂;当球接近额前时开始蹬地、伸膝、伸臂,两手微张,从脸前向前上方主动迎击来球。击球点应保持在额前上方约一球远,击球部位一般在球的后下方。传球主要靠伸臂力量,与下肢蹬地力量的协调配合,通过球压在手上使手指手腕产生的反弹力将球传出。击球后身体重心随击球动作前移,全身放松呈准备姿势状态,准备下一个击球动作。

3.练习

(1)一传一垫

方法:二人一组面对面相距4米站立,一人传球,一人垫球,然后互换。要求控制球的落点,提高传垫球的质量。

(2)加长距离传垫球

方法:二人一组面对面相距6~7米站立,一人垫球,一人传球。可先固定垫球人,传球人,也可以传垫球交叉进行。要求提高控制球的能力,传垫球时要全身协调用力。

(3)移动传垫球

方法:二人面对面相距4米站立,①一个固定站位,向另一人左右传垫球,另一人在移动中将球传垫回来球处;②二人站立后,分别将球传垫到对方两侧。要求在移动中使学生身体面对出球方向,处理好人与球之间的位置关系。

(4)隔网传垫球

方法:二人一组面对面站立,相距5米左右,在球网上连续传垫球。注意传垫球弧度的变化。

(5)手摸地传垫球

方法:二人一组面对面相距4米站立,每传垫球一次,手摸地一次。

4.教师选出优生进行展示,师生进行自评、互评

中公推出面试直播课:点击此处查看课程详情

各学科考题规律及趋势:点击此处查看

面试过程:

1.候考:考生持面试准考证、身份证,按时到达考试地点,进入候考室候考。

2.抽题:按考点安排,登录面试测评软件系统,计算机从题库中随机抽取试题(幼儿园类别考生从抽取的2道试题中任选1道,其余类别只抽取1道试题),经考生确认后,系统打印试题清单。

3.备课:考生持备课纸、试题清单进入备课室,撰写教案(或演示活动方案),备课20分钟。

4.回答规定问题。考官从题库中随机抽取2个规定问题,考生回答,时间5分钟。

5.试讲/演示:考生按照准备的教案(或活动方案)进行试讲(或演示),时间10分钟。

6.答辩:考官围绕考生试讲(或演示)内容和测试项目进行提问,考生答辩,时间5分钟。

7.中职文化课(公共科目)类别考生面试与高中类别一致,报考中职专业课、中职实习指导、日语(初级中学)、俄语(初级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初级中学)、日语(高级中学)、俄语(高级中学)、心理健康教育(高级中学)、日语(中职文化课)、俄语(中职文化课)、心理健康教育(中职文化课)教师资格的考生面试时,需加试专业知识概述,时间5分钟。

8.评分:考官依据评分标准对考生面试表现进行综合评分,填写《面试评分表》,经组长签字确认,同时通过面试测评系统提交评分。

关注山东中公教师资讯微信公众号jszgsd,及时获取山东教师资格考试信息,更多信息请访问山东中公教师资格考试网


 
 
 
 
Copyright©1999-2019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