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2020下初中地理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及答案【1月10日下午】

2021-01-13 19:32:26 教师资格考试官微
更多资料辅导请点击

初中地理《高原、高山气候》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播放《为喜马拉雅山脉测“身高”》纪录片,观察测量人员一路从山脚到山顶跋涉的过程中植被的变化。提问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巨大的植被景观的变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导入今天的新课。

环节二:新课教学

1.高原、高山气候的分布

【教师活动】出示《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找出高原高山气候的分布位置。

【学生活动】中国的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美国西部高原,南美洲西侧和非洲东非高原等。

【教师活动】高原高山气候,是指高原条件下形成的特有的气候,主要分布在全球中纬度和低纬度地区的著名高原。

2.高原、高山气候的特征

【教师活动】展示喜马拉雅山脉山脚到山顶的气温变化曲线图,总结喜马拉雅山脉从山脚到山顶的气温变化特点。

【学生活动】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气温越来越低,而且山脚到山顶的温差非常大。

【教师活动】喜马拉雅山脉也属于高原高山气候,气候垂直变化非常明显,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等。这里日照强,风力也大。

3.高山景观

【教师活动】出示《高山景观示意》图,让学生仔细观看并按照地理学习小组,进行为时5分钟的小组讨论,描述从山脚到山顶的山地景观并说明原因。

【学生活动】

山脚气温适宜,生长着种类繁多的植物,表较高的地方气温较低,只有能适应寒冷气候的植物才能生长,山顶上气温很低,植物无法生长,只有冰雪。

【教师活动】某些高山的不同海拔处有不同的自然景观。下部的山坡上有树林覆盖,再往上是稀疏、低矮的植物。到一定高度,植物就不能生长了,而顶部则被冰雪覆盖。

环节三:巩固提高

【教师活动】结合阅读资料思考伊犁地区的哈萨克人为什么要进行冬夏季的转场放牧?

【学生活动】夏季气温高,海拔较高的地方也有牧草生长;冬季气温较低,所以要到海拔较低的地方进行放牧,主要原因是由于此地山地垂直景观变化明显。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内容。

作业:思考山地垂直景观分布和全球从赤道到两极的景观分布有何异同。下节课进行分享。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举例说明高原、高山气候的主要分布。

【参考答案】

在中低纬度地区的山地高原,分布有高山高原气候。该气候区的自然景观以垂直变化显著为重要特色。例如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横断山脉等。

2.你认为在课堂中老师如何做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

【参考答案】

新课改的教师观中要求老师要做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这其中既包含了老师角色的转变,即老师是促进者,而不是主体,真正的主体是学生,所以在课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启发他们的思维,教会学生方法,锻炼他们的思维,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学以致用,这是教师角色的转变;这句话同时也包含了教师教书的任务,也就是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我们不但要给学生教授知识,更要促进学生的发展,面对严峻的环境问题,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渗透核心素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并将这些运用于生活,解决生活问题,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Copyright©1999-2019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