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教资面试试题来源于学员回忆,与真实试题存在偏差,仅供参考。
高中音乐《小放驴》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播放河北民歌《小放牛》,并出示野三坡等风景区图片,提问:这些信息都是源自于哪个地区?
学生自由回答。(河北)
教师总结:该歌曲是河北民歌《小放牛》,是流行于河北省民间的歌舞小戏。图片也是河北省的风景名胜等地。河北地处华北平原,东临渤海、内环京津,有着“燕赵大地”的美称。河北省不但有着美景、美食,还有好听的音作品,今天一起学习一首好听的河北吹歌《小放驴》。
由此,导入本课《小放驴》。
(二)初步感知
1.教师播放作品《小放驴》,并提问:作品中使用了哪些乐器?
学生自由发言。(唢呐和管子)
教师总结:演奏乐器是唢呐和管子,都是吹管乐器,因此作品也被称为河北吹歌。河北吹歌的乐队组合,有两种基本类型,其一是以管子、海笛为主,辅之以一些弦乐器和打击乐器;其二是以唢呐为主,加上一组打击乐器。
2.教师再次播放《小放驴》的开头片段,并提问:这首作品在旋律音色上有什么明显的特点?
学生自由回答。(旋律像在学驴的叫声)
教师总结:《小放驴》是一首在河北广为流传的民间乐曲,体裁属于河北吹歌。可以说,这首作品首先是源于农民们放驴的劳动生活,农民们对其耕种、运输等劳动和生活需要的驴子十分珍爱,对驴子的各种动态、叫声也由衷地产生喜悦之情;其次,这首乐曲也源于河北的民间歌舞——地秧歌“跑驴”,因为乐曲所表现的内容与节目中民间表演“跑驴”的内容十分相符,它们都是那样地欢快、活泼、诙谐、粗犷,洋溢着一派喜庆的景象;同时,乐曲的律动又与“跑驴”的舞蹈动作十分吻合。根据以上所说,可以看出这首乐曲有着很深厚的生活基础,乐曲开始是用管子吹奏的一个长音,它既可让人想象为“跑驴”开场时演员的呼唤声,又可想象为农民放牧时驴子的嘶叫声。这种方法,其实从一开头就表现出一种风趣、幽默、诙谐、泼辣的音乐情绪,也给人们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三)探究学习
1.教师播放《小放驴》音频,同时在大屏幕上呈现主题旋律的曲谱,引导学生在听的同时,根据曲谱轻声哼唱,哼唱结束后,提问学生:作品的情绪是怎样的?
学生举手回答。(热烈、激动)
教师总结:乐曲的主题部分,具有浓郁的河北民歌风格。它豪爽奔放,歌唱性很强。
2.教师再次播放作品音频,组织学生以4人为一小组,聆听的同时讨论:在演奏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小组代表发言。(问答)
教师总结:从演奏形式上看,它采用了一问一答的对仗形式,从而使音乐情绪愈发显得浓烈、炽热,感情色彩颇浓。在民间,人们把这种一问一答、一领众和的演奏形式叫“学舌”。
3.教师引导学生模唱旋律,并提问:作品有什么结构特点?
学生自由回答。(重复)
教师总结:从结构上看,它采用了起、承、转、合、再转、再合的形式,可谓严谨、工整。特别是乐曲的句子或长或短地都有所重复,因而在民间把这种重复现象称之为“句句双”。
4.教师播放《小放驴》作为背景音乐,总结河北吹歌的特点:河北吹歌属于我国传统器乐乐种之一——鼓吹乐。它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主要流传于河北省,通常吹歌多用于迎亲、喜庆、迎神、送殡等民俗活动,而在春节、灯节期间,“串村”的吹歌活动就更加活跃。河北吹歌之所以有吹歌之称,是因为它演奏的内容主要是民歌、小调、戏曲音调的缘故。
(四)即兴编创
教师组织学生以4-6人为一组,唱一唱《小放驴》的主题旋律,用各自会玩的乐器或口技,模仿曲中对答、学舌的方式进行演奏,编创完成后在班里进行交流和展示。
学生自由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展示,教师给予鼓励性评价。
(五)课堂小结
1.小结:聆听《小放驴》,了解了河北吹歌的特点,感受到河北民间音乐的魅力,希望通过本节课,能够开阔音乐视野,感受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
2.作业:课下与家人组织猜歌游戏,不断积累民歌,本节课到此结束,下课!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介绍一下河北吹歌乐器和曲目。
【参考答案】
吹歌常用的乐器有唢呐(喇叭)、笛、笙,也配以二胡、板胡、三弦、鼓、锣、钹等乐器。乐队组合有两种基本类型:一是以管子、海笛为主,辅以丝选,在加一种打击乐器;另一种是以唢呐为主,加上一组打击乐器。
曲目除《二十四糊涂》《摘棉花》《四贝儿上工》《花鼓曲》《锔缸》等近代流行民歌外,还有不少是元明时南北曲同名的曲牌,如《青天歌》《豆叶黄》《金字经》等;民间器乐曲牌有《小放驴》《小二番》《小开门》《八板》等。
2.本节课的活动环节都有什么?
【参考答案】
本节课的活动有两种。
一种是小组讨论,在深入赏析的环节,我再次播放乐曲时,组织学生以4人为一小组,聆听的同时讨论在演奏形式上有什么特点,主要是想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思考,掌握本节课比较重要的知识点,作品“一问一答”的演奏方式,遵循了主动学习,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另一种是编创表演,在拓展环节,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内容,丰富课程活动,提升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意识,我组织学生以4-6人为一组,唱一唱《小放驴》的主题旋律,用各自会玩的乐器或口技,模仿曲中对答、学舌的方式进行演奏,编创完成后在班里进行交流和展示。这样会达到巩固知识、丰富课堂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的效果。
高中音乐《月光光》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课堂伊始,教师为学生演唱湖南儿歌《月亮粑粑》“月亮粑粑,肚里坐个爹爹,爹爹出来买菜,肚里坐个奶奶,奶奶出来绣花,绣成糍粑……”
提问学生:歌曲的名称什么?除此之外你还听过哪些关于家乡的儿歌?
学生自由回答。(《月亮粑粑》;还有《月亮走我也走》等)
教师进行总结:歌曲名为《月亮粑粑》,是一首耳熟能详的湖南儿歌。今天老师要带领同学们走进广东,聆听在广东地区代代相传的儿歌是怎样的?
走进歌曲《月光光》。
(二)初步感知
1.初听歌曲
教师播放歌曲音频,引导学生聆听,感受:歌曲的情绪和速度是怎样的?
学生举手回答。(深情,赞美;速度稍慢)
教师总结:歌曲的情绪是优美地,速度稍慢。《月光光》又名《月光光照地堂》,是一首广东传统粤语儿歌。从其通俗的语言和简单的音符,已经成为了几代广州人的童年回忆。
2.复听歌曲
教师再次播放歌曲音频,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歌曲描述了什么样的画面?给出你怎样的感受?
师生共同总结:广东的夜晚,月光照在地上,儿童在摘槟榔的画面。
(三)探究学习
1.教师播放歌曲音频,引导学生进行聆听并思考:歌曲是几几拍的?使用了哪些节奏型?
学生自由回答。(四四拍;二八节奏和附点节奏的使用)
教师进行总结:歌曲是四四拍的,在节奏型的使用上较为规整,采用了儿童易于演唱的附点和二八节奏,节奏鲜明活泼,朗朗上口。
2.教师再次播放歌曲音频,引导学生以前后4人为一小组结合曲谱思考:儿歌有哪些特点?
小组代表进行回答。(篇幅比较小;朗朗上口)
教师给予肯定评价并邀请另一小组代表进行补充:这个小组观察得很细致,儿歌的内容浅显、思想单纯,易为幼儿所理解,或单纯集中地描摹、叙述事件,或于简洁有趣的韵语中表明普通的事理;儿歌篇幅简短、结构单一,常见儿歌一般有四句、六句、八句,当然也有较长的。有没有其他小组能够补充其他关于儿歌的特点呢?
小组代表进行补充。(语言通俗易懂,非常活泼)
教师进行总结:儿歌的传播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游戏方式来实现的,所以要求其作品适宜诵唱,并能与游戏过程相配合,必须呈现出鲜明的音乐性和节奏感。富有音乐感、节奏明朗、生动活泼的儿歌语言可以引起幼儿的美感、愉悦感,激发他们学习语言的积极性。因此,无论是传统儿歌还是创作儿歌,也无论是世界上哪一个民族的儿歌,都具备合辙押韵、节奏明快易唱、语言活泼的特点。
3.教师引导学生跟音频模唱歌曲,并思考:通过这首歌曲的演唱你能领悟到怎样的感情?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教师进行总结:歌曲表现的是童年美好的生活,时间易逝,同学们要能够珍惜享受自己美好的校园生活。
4.学生带着对童年的怀念以及对美好生活的珍惜完整演唱歌曲。
(四)拓展延伸
教师组织学生以前后4人为一小组,依据旋律编写歌词,要求歌词中展现自己的校园趣事,预留10分钟的时间。
教师进行巡视并给出指导。
通过生生互评结合教师总结的方式进行点评:能够从各小组的歌声中体现出对校园生活的依依不舍,歌词生动展现了校园趣事。
(五)小结作业
教师通过师生问答的方式进行总结:《月光光》是一首广东儿歌,讲述的是广东儿童美好的童年生活,通过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明白时间易逝,懂得珍惜美好的校园生活。
课后聆听搜集并学唱当地的儿歌,下节课进行分享。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简单介绍儿歌的特点。
【参考答案】
①内容浅量、思想单纯。儿歌的内容十分显浅,易为婴幼儿所理解,或单纯集中地描摹、叙述事件,或于简洁有趣的韵语中表明普通的事理。
②篇幅简短、结构单一。儿歌的篇幅应当短小精巧,结构应当单纯而不复杂。常见儿歌一般有四句、六句、八句,当然也有较长的。就每句所组成的字数看,有三言、四言、五言、七言、杂言。三字句、五字句、七字句是基本句式。
③语言活泼、节奏明快易唱。儿歌的传播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游戏方式来实现的,所以要求其作品适宜诵唱,并能与游戏过程相配合,必须呈现出鲜明的音乐性和节奏感。富有音乐感、节奏明明、生动活泼的儿歌语言可以引起要幼儿的美感、愉悦感,激发他们学习语言的积极性。因此,无论是传统儿歌还是创作儿歌,也无论是世界上哪一个民族的儿歌,都具备合辙押韵、节奏明快易唱、语言活泼的特点。
2.简要介绍湖南民歌,并列举三首代表作品。
湖南省境内丘陵、土地广布,山歌流布广泛。当地人把湖南山歌归纳为“高腔”“平腔”“低腔”3种。高腔山歌音调高亢,节奏自由,拖腔处常有“阿呜啊呜”等衬字,多为成年男子在野外用假声歌唱;平腔山歌悠远绵长,多为成年男子在野外用真声歌唱;低腔山歌优美、柔和,节奏性强,音量较小,多为妇女在室内歌唱。
代表作品有:《浏阳河》《刘海砍樵》《洗菜心》《四季花儿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