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2020下高中生物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及答案【1月10日下午】

2021-01-12 14:25:04 教师资格考试官微
更多资料辅导请点击

高中生物《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复习细胞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的形态特点,并讲解在高等植物体内,有丝分裂常见于根尖,芽尖等分生区细胞。提问:分生区细胞具有什么特点?(排列紧密,细胞多呈规则的几何图形。)

引发学生思考:要想观察到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形态变化,都需要进行什么操作呢?进而引出课题。

(二)新课展开

1.观看视频:

在正式进行操作之前,多媒体播放根尖分生组织细胞装片的制作过程。提出问题:整个实验过程分为几个步骤?

(取材→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观察。)

2.逐步剖析:

(1)取材。提问:选材有什么要求?

(上午10时至下午2时的洋葱,这个时间段根尖分生区细胞处于分裂期的较多,这会因洋葱品种、室温等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2)讲述解离的目的,并提问:如果不解离会怎么样?(细胞将会重叠在一起,看不清。)

然后请学生结合着教材,尝试说出解离试剂、解离时间及注意事项。

(由盐酸和酒精按1:1比例混合得到的解离液,解离的时间3~5分钟,解离时间过短,解离不充分,解离时间过长会导致解离过度,可能会破坏细胞的结构。)

再追问:解离后的细胞是活细胞还是死细胞?在高倍显微镜下能否看见一个细胞由分裂期发育为下一个分裂间期的连续过程呢?

(解离液中有盐酸,会把细胞杀死,在显微镜下只能观察到该细胞停留在死亡的那个分裂状态。)

紧接着强调解离之后需要用清水进行漂洗10分钟,防止解离过度。之后带领学生结合化学知识得到漂洗目的:解离液是酸性的,而染色时是用碱性染料,所以如果不漂洗,也不利于后续的着色。

最后的制片,为了进一步防止细胞出现重叠现象,使细胞分散开,带领学生回忆视频中实验员老师是如何操作的步骤,再给大家演示制片步骤。

3.进行操作:

组织学生以生物学小组的形式制备出根尖分生组织的装片,并观察在分生组织中,能观察到细胞分裂的哪些时期?在这些时期中,染色体是什么形态?在观察的过程中,将表格补充完整。

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实验结束后提出问题:观察时,最容易辨别的是哪个时期?还有哪些发现?那说明了什么?

(观察到了前中后末各个时期,只不过量很少,大部分细胞都处于分类间期。该实验结果验证了之前学到的间期时间远远长于分裂期的时间。)

(三)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本节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四)布置作业

课下上网搜集其他植物细胞或者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图片,下节课分享。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简述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细胞的主要形态特点?

【参考答案】

分裂间期:进行重要的物质准备,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即染色体的复制。

分裂前期:染色质缩短变粗,形成染色体,核膜解体,核仁消失,纺锤体开始形成。

分裂中期:纺锤丝附着在着丝点两侧,牵引着染色体,使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由纺锤丝牵引着移向两极。

分裂末期:染色体解螺旋,新核膜、核仁出现,纺锤体逐渐消失。另外,植物细胞会通过细胞板出现形成新的细胞壁。

2.你认为通过这样一节实验课,学生能得到哪些成长?

【参考答案】

我认为实验的目的并不在于学生得到完全一致的结果,而重在使学生真正参与动手过程,在实验中获得具体的经验体会,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让他们的创新意识得到充分发挥,激发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所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在获得相应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我会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的每一个环节,并从中获得成就感。

 
 
 
 
Copyright©1999-2019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