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2020下高中生物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及答案【1月10日下午】

2021-01-12 14:25:04 教师资格考试官微
更多资料辅导请点击

高中生物《自然界中氮的循环》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回顾旧知,提出问题:之前学习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功能,能量流动有什么特点呢?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教师讲解: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也是顺着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即食物链和食物网这个主渠道进行循环流动的。而物质在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可以反复出现,是循环流动的。那么,生态系统中物质到底是怎样循环的呢?以氮循环为例进行学习。

(二)新课教学

1.氮循环的过程

(1)教师讲解:生物体内的蛋白质和核酸等都含有氮元素,氮的气体形式在空气中的含量非常高,约为79%,但植物不能够直接利用它。提问:氮是如何进入到生物体中的呢?

出示根瘤菌的图片,结合课本及资料,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固氮过程,小组讨论发言,教师总结。

(有些植物,如大豆、豌豆、花生、苜蓿和三叶草等,它们的根上有根瘤菌形成的根瘤。根瘤菌将处于游离状态的氮气转变成为无机氮的化合物(主要是硝酸盐和氨),供给植物直接利用,这一过程称为固氮。)

(2)提问:除了根瘤菌的固氮,还有哪些方式可以使氮进入到生物体内呢?

教师出示氨化细菌、亚硝酸盐细菌、硝酸盐细菌等的功能图示,引导学生观察总结。

(多种细菌也能够以不同的方式,将植物不能直接利用的含氮化合物转变成能被植物体直接利用的氨或硝酸盐,进入生物体中的循环。)

(3)提问:以氮循环为例的物质循环说明物质循环有什么特点呢?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总结。

(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可以反复出现,循环运动。)

2.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联系

联系旧知,提问:能量流动与本节课所学的物质循环之间有什么联系呢?教师引导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生态系统的存在是靠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来维持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都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渠道实现的,二者又是相互伴随进行,相辅相存,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但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又有本质上的区别:能量流经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而且流动是单向的、不是循环的,最终在环境中消失。物质循环是带有全球性的,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物质可以反复出现,反复利用,循环运动,不会消失。)

(三)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回顾氮循环的过程,能量流动的特点。

(四)布置作业

氮循环涉及的生物种类很多,还有哪些例子?课下查找总结。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谈谈你对合作学习的理解。

【参考答案】

合作学习包括以下几点含义:(1)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一起学习。(2)教师的角色由传播者转变为服务者或帮助者。(3)学习的责任由教师转移到学生。(4)学生不仅要自己学会,还有责任帮助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学会。

2.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有什么因果关系?

【参考答案】

生态系统的存在是靠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来维持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都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渠道实现的,二者又是相互伴随进行,相辅相存,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但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又有本质上的区别:能量流经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而且流动是单向的、不是循环的,最终在环境中消失。物质循环是带有全球性的,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物质可以反复出现,反复利用,循环运动,不会消失。

高中生物《主动运输》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展示丽藻细胞中部分离子浓度与池水中相同离子浓度的比值图表,提问:这些物质为什么能逆浓度梯度运输呢?

(二)新课教学

1.主动运输的概念

教师讲解池水中部分离子通过主动运输进入丽藻细胞内,并播放主动运输的动画,提问:细胞内外浓度差是怎样的,是否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学生结合动画,师生共同总结主动运输的概念。

(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做主动运输。)

2.主动运输的实例及意义

教师讲授主动运输的实例包括Na+、K+、Ca2+等离子进入细胞、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等。

学生小组讨论主动运输的意义。

(保证了活细胞能够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

(三)巩固提升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被动运输的内容,提问: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有何区别?

学生同桌交流,填写表格。

(四)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

(五)布置作业

思考大分子物质如何进出细胞。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请说说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思路。

【参考答案】

本节课认真贯彻新课标“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真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采用创设情境法引出新课,并辅以动画展示使抽象知识具体化,易于理解、记忆。采用分组讨论法总结主动运输的特点,并联系上节课所学知识完成图表信息,既有益于学生获得知识,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及团结合作意识。

2.跨膜运输的方式有哪几种?

【参考答案】

跨膜运输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形式:被动运输,主动运输,胞吞、胞吐。

(1)被动运输:简单来说就是小分子物质从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是最简单的跨膜运输方式,不需能量。被动运输又分为两种方式:

a.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如:氧气,二氧化碳,脂肪。

b.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如:氨基酸,核苷酸。特例:葡萄糖进出红细胞。

(2)主动运输:小分子物质从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如:矿物质离子,葡萄糖进出除红细胞外的其他细胞。

(3)胞吞胞吐:大分子物质的跨膜运输,需能量,不需要载体。如:蛋白质,核酸,多糖。

 
 
 
 
Copyright©1999-2019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