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练】
科目一(1-3)
1.美术老师发起“变旧为宝”的课外设计活动,指导学生把家里的旧布料做成了多种多样的手工艺品,在整个活动中老师都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设计,大胆想象。美术老师的做法体现了其( )。
A.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
B.善于情境设置
C.引导学生发挥自己潜能
D.环境保护意识极高
2.新课改要求老师要创造性地利用国家课程,说明教师要扮演哪种角色?( )
A.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B.教师要做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C.教师要做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D.教师要做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3.多年来,徐老师一直坚持还课堂于学生。他安排的“课前五分钟”深受好评。其做法是在每堂课的开始安排一名学生上台演讲,主要程序是:学生讲述——大家评论——师生共同给出成绩。此项活动让学生得到了多方面的锻炼。除了这项活动,徐老师鼓励学生开展的自编课本剧活动、班级读书交流活动、创办文学刊物都收到了很好效果。
徐老师的教学方式别具一格。他尝试过用分析讨论法讲议论文、用欣赏分析法讲小说、用朗读品味法讲诗歌、用形象体会法讲散文等。他重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尤其是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不断变换教学思路,寻找最佳切人口。大家评价说:“徐老师玩转了课堂!”
徐老师说,当老师要舍得“折腾”自己,为此,他每天梳理自己的课堂,写教学日志。多年下来,他积累的教学日志多达二十多万字,还被学校当作校本培训的资料。
问题: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观的角度,评析徐老师的教学行为。
科目二(4-10)
4.晓彤在记笔记的时候,往往喜欢用不同的颜色的笔来作标记。这是利用了知觉的( )。
A.选择性
B.理解性
C.恒常性
D.整体性
5.小城在学习、记忆英语音标时,总是无法将其与以前学习过的汉语拼音的发音进行区分。小城的学习,记忆受到了( )的干扰作用。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记忆巩固
D.情绪记忆
6.小刚被狗咬了之后,怕狗,没有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发展到害怕一切毛茸茸的东西,这属于刺激( )。
A.泛化
B.分化
C.退化
D.强化
7.刘华平时上课经常调皮捣蛋,妈妈知道刘华喜欢玩游戏,便和他约定,只要他上课专心听讲并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就允许他每天玩半小时的游戏,妈妈运用的方法是( )。
A.正强化
B.惩罚
C.负强化
D.消退
8.学生在学习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时已形成了轴对称图形概念,在学习“圆”时,学生立即就能发现圆具有轴对称图形的一切特征,从而得出圆也是轴对称图形的结论。这一学生属于( )。
A.符号学习
B.并列结合学习
C.下位学习
D.上位学习
9.创造思维的核心是( )。
A.直觉思维
B.形象思维
C.发散思维
D.聚合思维
10.人类受到飞鸟的启发而发明飞机,这种现象受问题解决中的( )因素影响。
A.功能固着
B.原型启发
C.已有知识经验
D.情绪和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