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及解析
科目一(1-4)
1.【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素质教育的内涵。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倡导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强调在教育中使每个人都得到发展,而不是只注重一部分人,更不是只注重少数人的发展。题干中钱老师将学生分为A、B、C三个等次之后,重点关注了A等次学生的发展,忽视了B、C等次学生的发展,没有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是不正确的。故本题选择C项。
选项A,素质教育是立足于人的个性的教育。人与人之间在基本素质大体相同的基础上,每个人由于先天禀赋、环境影响、接受教育的内化过程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存在多样的个性,我们把人的个性看作是人性在个体上的反映,是共同性与差别性的统一。题干中没有体现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内涵,故排除。
选项B,因材施教是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题干中钱老师依据学生成绩将学生分为A、B、C三个等次,但是只对A等次的学生给予了相应的教育教学措施,放任B、C等次学生的发展,这并不符合因材施教的要求,故排除。
选项D,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此选项在题干中未体现,是干扰项,故排除。
综上,A、B、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合,故本题选择C项。
2.【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全面发展的理解。全面发展的教育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构成。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所以C选项正确。A选项全面发展要求德育为先,五育并举,故A选项错误;B选项全面发展不不是统一规格发展;D选项素质教育要求全面发展应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部分学生,ABD选项属于全面发展的误区均错误,故本题选择C选项。
3.【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于新课改的教学观的理解。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具体表现为:①鼓励学生参与教学;②创设智力操作活动;③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并加强训练。题干董老师在教学中只关注自己的讲授,没有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没有组织活动训练学生思维,才导致学生听课状态不佳。因此,A选项正确。
B选项,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具体表现为:①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过程;②指导学生了解学科特征,掌握学科研究方法;③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题干中董老师重视教给学生学科研究方法,可见董老师意识到了这一点。
C选项,教学要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表现为:①让学生经历过程;②要创设生活情境,生活情境要生动形象且符合实际特点;③要善于引导,教学的本质在于引导。题干中董老师注意引导学生获得知识,可见董老师意识到了这一点。
D选项,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具体表现为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题干中董老师关注课程内容对学生情感的提升,可见董老师意识到了这一点。
综上,BC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合,故本题选择A选项。
4.【参考答案】
材料中,陈老师的教育行为符合了学生观的要求。
首先,陈老师的教育行为符合学生是发展的人的要求。学生是发展的人强调学生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所以教师要给学生机会。材料中,陈老师并没有因为月月成绩差而放弃月月,反而通过循循善诱的方式,使月月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升。符合学生是发展的人的要求。
其次,陈老师的教育行为符合学生是独特的人的要求。学生是独特的人强调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所以要求教师能够做到因材施教。材料中,陈老师发现月月身上的闪光点,并以此进行针对性的教育,符合学生是独特的人的要求。
最后,陈老师的教育行为符合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教师应该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材料中,陈老师并没有因为月月成绩差而强行提高成绩,是通过音乐引起了月月的兴趣,进而提升了成绩。符合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综上所述,陈老师的教育行为符合学生观的要求,值得我们学习。
科目二(5-10)
5.【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根据注意是否有目的以及需要意志努力,可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无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并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后注意是指有自觉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题干中描述的是在上课过程中,一架飞机飞过,学生把注意力放在飞机上,这是在学生没有任何准备的前提下产生的没有预设目的、无需意志努力的注意状态。所以此题选B。
6.【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根据题干描述,遗忘是因为我们不想记,而将一些记忆信息排除在意识之外,因为它们太可怕、太痛苦或有损自我的形象,说明遗忘是主动的,遗忘由于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的,这属于动机说,故本题选D。
7.【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上位学习是指新概念、新命题具有较广的包容面或较高的概括水平,新知识通过把一系列已有观念包含于其下而获得意义,新学习的内容便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观念产生一种上位关系。
8.【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变式就是使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来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
9.【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个体要求凭自己胜任工作的才能和工作成就而赢得相应地位的愿望。自我提高内驱力与认知内驱力不一样,它并非直接指向学习任务本身。自我提高内驱力把成就看作是赢得地位与自尊心的根源。
10.【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组织策略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归类策略,通过对概念、词语、规则等知识的归类整理,在头脑中形成知识结构,以促进对同类型新知识的学习和回忆。如一些学生通过使用意义分组法、主题联想法、发音相似分组法等归类策略来提高自己学习和记忆英语单词的效率。另一种是纲要策略,指学生用语词或句子将主题总结出来,也可以用符号、图示等形象将内容结构表达出来的一种策略,主要是用于对学习材料结构的把握。常用的纲要策略有主题纲要法、符号纲要法(层次图和流程图)、制作关系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