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练】
科目一(1-4)
1.班主任钱老师根据学生的成绩将学生分为了A、B、C三个等次,在以后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对A等次的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给予特别的关注,对B、C等次的学生让其自由发展,钱老师的做法( )。
A.正确,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B.正确,有利于因材施教
C.不正确,没有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D.不正确,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下列对“让学生全面发展”的解释最贴切的是( )。
A.全面发展就是先发展智育,再发展德育,最后发展美育
B.统一规格,均衡发展
C.在教育实践中,随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在体、智、德、美、劳诸方面得到发展,坚持全面发展的教育观
D.在教育工作中,要承认学生的个人特点,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别,鼓励尖子生发展特长
3.董老师是一名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他精心设计教学,教给学生学科研究方法,努力引导学生获得知识,关注课程内容对学生情感的提升。但是在课堂上,他在讲台讲的酣畅淋漓,下面的学生却昏昏欲睡。他感到很沮丧,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你认为董老师的教学问题是( )。
A.他没有意识到教学要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B.他没有意识到教学要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C.他没有意识到教学要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D.他没有意识到教学要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4.月月是一个腿部有残疾的孩子,平时沉默寡言,很少和同学们交往,学习成绩也比较差。老师们都觉得月月没有变好的可能性了,只有陈老师不这样认为。陈老师通过与月月的接触,发现月月对于音乐的感受力非常强,于是课下他经常和月月聊关于音乐的话题,一开始月月只是专注地听,慢慢地也开始和陈老师交流想法。有一次,陈老师在课堂上讲起音乐的话题,就特意让月月来展示一下。一开始月月还有点闪躲,后来月月在陈老师的鼓励下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且给大家演唱了一曲。渐渐的,陈老师发现月月的笑容多了起来,成绩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问题:
请结合材料,从学生观的角度,评析陈老师的教育行为。(材料分析题)
科目二(5-10)
5.体育课上,学生在练习前滚翻动作时,有一架飞机正巧飞过,很多同学只顾看飞机就忘记练习前滚翻了。这种注意属于( )。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无意后注意
6.下列遗忘的理论中,( )认为遗忘是因为我们不想记,而将一些记忆信息排除在意识之外,因为它们太可怕、太痛苦或有损自我的形象。
A.痕迹衰退说
B.干扰说
C.同化说
D.动机说
7.学生已经掌握了“铜、铁导电”的知识,再学习“金属导电”的知识,这属于( )。
A.概念学习
B.符号学习
C.上位学习
D.下位学习
8.教师在教学中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来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称为( )。
A.变式
B.反例
C.正例
D.概括
9.( )是个体因自己的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这种需要从儿童入学开始,日益显得重要,是成就动机的主要组成部分。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外部驱动力
10.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有人按字音归类识字,有人按偏旁结构归类识字,这属于( )。
A.复述策略
B.理解——控制策略
C.精加工策略
D.组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