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2021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早期迁移理论

2021-10-28 17:52:21 教师资格考试官微
更多资料辅导请点击

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提早备考2021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山东中公教师招聘网小编特整理了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备考资料,今天给大家带来“2021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早期迁移理论”,预祝大家考试成功!

教育学 | 心理学 | 教育心理 |职业道德 |学科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 |结构化 |说课 |试讲 |答辩

早期迁移理论

在幼儿教育心理学中,早期迁移理论是一个常见考点,虽然黑龙江地区的考查方式主要是客观题,但学员在做题时往往出现记忆混乱或理解不透的现象,下面我们就用简洁的语言来对症下药。

早期迁移理论是对迁移的内涵及方法的理论探索,主要包括形式训练说、共同要素说、经验类化说和关系转化说。

怎样快速区分和理解早期迁移理论?(如下表,重难点部分有特殊符号。)

理论名称 区别 联系
代表人物 典型实验 核心观点 优点 缺点
形式训练说 沃尔夫和詹姆士  

 

官能心理学,迁移是无条件的。 重视官能的培养,是最早的迁移理论。 认为迁移是无条件的,具有主观性,无客观依据。 1.迁移无条件: 形式训练说:官能训练  

 

2.迁移有条件: (1)共同要素说:相似性(表面) (2)经验类化说:原理(概括深刻) (3)关系转化说:顿悟(学习者个体)
共同要素说 桑代克和伍德沃斯 形状知觉 迁移依赖共同要素,有条件。 迁移是有条件的。 认为只有有共同要素才能迁移,否认了其他复杂认识活动的作用。
经验类化说 贾德 水下击靶 迁移依赖概括的共同原理。 不仅仅把迁移看作是共同成分的联结, 概括化的经验仅是影响迁移成功与否的条件之一,并不是全部。  

 

关系转化说 苛勒 小鸡啄米 迁移的原因是对于两种迁移情景的顿悟。 强调学习者个体的作用。 强调顿悟是迁移的一个决定因素,具有偶然性。

为了保证知识的连贯性,我采取简洁明了的语言梳理知识的脉络。

形式训练说是最早的迁移理论,以官能心理学为基础,沃尔夫认为人的心智由许多官能构成,迁移是通过训练官能形成的,迁移是无条件的、自动发生的。例如:生活中当我们提高了某项心理能力时(如:记忆力),会在需要它时自动迁移。形式训练说重视能力的培养和学习的迁移,但官能提高是否能自动地迁移到一切活动中去?迁移主要凭借主观官能并无客观依据作为支撑。

共同要素说反对形式训练说对于迁移的解释,桑代克通过形状知觉实验得出迁移只有前后两种学习存在共同要素才可以迁移,迁移是有条件的、具体的。如:同学最喜欢在考场上遇到什么样的题?大多数同学会说平时练习的原题,究其原因,平时的练习题和考试的试题越相似越容易迁移。这种学说在某种程度上否认了迁移过程中的复杂的认知活动。

经验类化说建立在共同要素说的基础上,贾德利用水下击靶实验得出迁移的必要前提是学习者要概括出两种学习的的共同原理,肯定了复杂认知活动(概括)在迁移中发挥的作用,而不仅仅把迁移看作是共同成分的联结。如;生病的人去医院挂号,更倾向于专家号,其主要原因是专家对于某一方面疾病的概括性经验更丰富,更容易迁移相关理论,能更好地将病治好。这一点比相同要素说有所进步。

关系转化说中格式塔理论的代表人物苛勒利用小鸡啄米实验得出迁移的原因是学习者对于前后两种学习的顿悟,是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如:生活中经常会有醍醐灌顶的感觉,突然一瞬间,联想到一个情景,自己顿悟了,困难就迎刃而解了。顿悟即两个情境突然被联系起来的意识,关系转换说更加强调学习者个体的作用,它是对概括说的进一步发展。

经典例题:

1.【判断题】会计从业人员经过长期训练,记忆数字的能力会大大提高,这种能力使他们记忆文字的能力也相应提高。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这种说法最有力的理论依据是迁移的形式训练说。( )

1.【答案】√。解析:形式训练说认为迁移是通过对组成心的各种官能的训练来实现的。同时,这个官能的训练还强调训练材料的难度和训练价值,能够体现一般迁移。题干中的会计从业人员记忆数字的能力提高,这种能力使他们记忆文字的能力也相应提高。这是指只要能力提高,就会对其他活动产生迁移现象,即形式训练说的观点。故表述正确。

2.【单选题】相同的刺激与反应联结,刺激相似且反应也相同时,两情境的迁移才能产生,相同的联结越多,迁移也越大,这种迁移理论是( )。

A.形式训练说 B.共同要素说 C.经验类化说 D.关系转化说

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早期迁移理论。共同要素说认为,只有当学习情境和迁移测验情境存在共同成分,一种学习才能影响另一种学习,即才会产生学习的迁移。两个完全不相似的刺激反应联结之间,不可能产生迁移。因此,相同的刺激与反应联结,刺激相似且反应也相同时,两情境的迁移才能产生,相同的联结越多,迁移也越大,这种迁移理论是共同要素说。故B表述正确。

 
 
 
 
Copyright©1999-2019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