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2021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感觉的一般规律

2021-07-10 18:39:23 教师资格考试官微
更多资料辅导请点击

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提早备考2021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山东中公教师招聘网小编特整理了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备考资料,今天给大家带来“2021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感觉的一般规律”,预祝大家考试成功!

教育学 | 心理学 | 教育心理 |职业道德 |学科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 |结构化 |说课 |试讲 |答辩

一、考情分析

在教师招聘考试中,感觉的一般规律这一知识点主要是以理解类的例子反选形式考察,所以需要广大考生对于这一知识点理解清楚并且准确记忆关键信息。为了方便各位考生学习,小编对于感觉的一般规律进行归纳整理,帮助各位理解。

二、知识详解

任何感觉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主体的感觉能力;另一个是客观世界的刺激。前者是感受性的问题;后者是感觉阈限的问题。例如:一个人耳背,也就是听觉不灵敏,这时候比较大强度的声音才能引起反应。但耳聋的人,也就是没有听觉感受性的人,多大的声音都没办法感觉到。

(一)、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1、感受性:是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也就是人对刺激的感觉灵敏程度。

(1)绝对感受性:感觉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即从无到有。例如:在一杯苦咖啡里加糖,加一颗还是那样苦,加两颗还是那样苦,但是加第三颗的时候感觉到一点点甜了。从没有感受到甜到感受到甜的这种能力就是绝对感受性。

(2)差别感受性:在感觉上,能察觉出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别量的能力。例如:加了三颗糖之后,还想要再甜一些,继续加一颗,没发现变化,再加一颗,还是没发现变化,再加一颗,这时候感觉很甜了。能感觉到甜到非常甜的能力就是差别感受性。

2、感觉阈限:感受性是通过感觉阈限来测量的。感觉阈限是指能够引起人的感觉的刺激范围。

(1)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例如:加了三颗糖后感受到甜,而3颗就是绝对感觉阈限。

(2)差别感觉阈限:也叫差别阈限,又称最小可觉差,是指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是将一个刺激与另一个刺激区别开来的最小差别量。例如:从甜到很甜之间的数量是3颗,3颗就是差别感觉阈限。

3、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成反比关系,感觉阈限越大,感受能力越差。例如:双胞胎姐妹同时吃妈妈做的饭,姐姐觉着咸淡刚好,妹妹觉着有点淡,再加了一勺盐。其实,姐姐的感受性要更为灵敏,一点点刺激就能感觉到,妹妹稍微迟钝,要大一些刺激才能感受到。

4、考试做题两步走:

第一步:感受性—能力;感觉阈限—对感受性的测量:数值、量

第二步:绝对:1个刺激,有无感觉:差别:2个刺激,有无差别

(二)、感受性变化的规律

1、感觉适应

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适应现象发生在所有的感觉中。其中,视觉的适应分为暗适应和明适应。

(1)暗适应:从亮的环境到暗的环境,开始看不到东西,后来逐渐看到了东西,这叫暗适应。暗适应是在光刺激由强变弱的情况下发生的感受性提高的过程。例如:去电影院看电影刚进去什么都看不见,不一会能看见了,对于黑暗的适应就是暗适应。

(2)明适应:从暗的环境到亮的环境,开始觉得光线刺得眼睛睁不开,很快就习惯了,叫明适应。明适应是在光刺激由弱变强的情况下发生的感受性降低的过程。例如:从电影院出来刚开始觉着阳光特别刺眼,啥也看不见,不一会就能看见,这就是明适应。

2、感觉对比

感觉对比: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对比。感觉对比分为两种: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

(1)同时对比:指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产生的对某种刺激物的感受性变化。例如:黑人皮肤和牙齿,同一时间感受到色差,感觉牙齿越发的白;月明星稀。

(2)继时对比:指几个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产生的对某种刺激物的感受性变化。例如:先吃柠檬后吃糖,感觉糖更甜。

3、感觉后效

外界刺激作用停止后暂时保留的感觉现象称之为感觉后效,也叫感觉后像。例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4、感觉的补偿作用

感觉的补偿作用:当某些感觉失却以后,可以由其他感觉来弥补。例子:视觉和听觉的互补。

5、感觉的相互作用

联觉: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就叫联觉。例子:甜言蜜语;冷色调寒冷、暖色调温暖。

三、题目测验

1、悦耳美妙的轻音乐能使人产生春风拂面之感,这种心理现象属于( )。

A.直觉 B.错觉 C.幻觉 D.联觉

1、【中公解析】D选项。

 
 
 
 
Copyright©1999-2019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