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2021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苛勒

2021-06-15 14:13:28 教师资格考试官微
更多资料辅导请点击

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提早备考2021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山东中公教师招聘网小编特整理了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备考资料,今天给大家带来“2021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苛勒”,预祝大家考试成功!

教育学 | 心理学 | 教育心理 |职业道德 |学科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 |结构化 |说课 |试讲 |答辩

在历年的教师招聘考试中,苛勒都是教育心理学部分考察的一个重点人物。本文在此对其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对各位考生的备考有所帮助!

一、心理学流派—格式塔/完形学派

格式塔心理学派最早产生于德国,之后在美国得到进一步发展。所谓格式塔,是德文“Gestalt”一词的音译,也有译为“完形”的。后一种译法是考夫卡同意由铁钦纳译成“完形”这一用语的,比较符合德文原意,即具有不同部分分离特性的有机整体。

格式塔心理学反对冯特的构造主义,也反对行为主义的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主张应该研究人的经验及行为,强调经验与行为的整体性,认为整体并不是部分的简单相加。

格式塔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韦特海默、苛勒和考夫卡。三人的结缘也颇有意思。1910年夏,在一次假期旅行的火车上,韦特海默想研究知觉中的“似动现象”,他的老师舒曼教授很同意他的想法,并推荐两位被试一起工作。这两位被试名叫考夫卡和苛勒。

作为创始人之一的苛勒,他在1913-1920年期间,在特纳利夫岛研究黑猩猩,1917年出版了名著《人猿的智慧》,提出顿悟学习理论。后苛勒移居美国。1958年被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二、经典实验

黑猩猩问题解决的叠箱实验。在黑猩猩的笼子外放有香蕉,笼子里面放有两根短竹棒,用其中任何一根都够不着笼子外面的香蕉。尽管黑猩猩常常将棒子扔向香蕉,甚至连棒子都丢了扔够不着香蕉,但拿起棒子玩耍时,顿悟的端倪就出现了。黑猩猩偶然地使两根竹竿接了起来,很快就用接起来的竹竿得到了食物。一旦棒子得以成功使用,黑猩猩就寻找它并迅速加以利用。

三、实验结论

(一)学习的实质

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人在认知活动中需要把感知到的信息组织成有机整体,在头脑中构造和组织一种格式塔(完形),对事物、情境的各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形成整体理解,而不是对各种经验要素进行简单的集合。他们提出了“整体不等于各部分之和,而大于各部分之和”的论断。苛勒认为,学习过程中问题的解决,都是由于对情境中事物关系的理解而构成一种完形来实现的。

(二)学习的过程

学习是一个顿悟的过程,是个体利用自身的智慧与理解力对情境与自身关系的顿悟,而不是尝试错误的过程。顿悟是对情境全局的知觉,是对问题情境中事物关系的理解,也就是完形的组织过程。所谓顿悟,就是动物突然觉察到问题解决的办法,即动物领会到自己的动作该怎么进行,领会到自己的动作和情境,特别是和目的物之间的关系。动物只有清楚的认识到整个问题情境中各种成分之间的关系时,顿悟才可能发生。顿悟的过程也是一个知觉重组的过程,从模糊的、无组织状态到有意义、有结构、有组织的状态,这就是顿悟产生的基础。

四、评价

(一)优点

把研究对象确定为知觉、思维等心理现象,主张研究意识,在当时难能可贵,为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提供了心理学的来源;在某种程度上纠正了桑代克和行为主义的简单化,机械化的错误,并选用了灵长类动物作为主要实验研究对象,更接近于人类的学习。

(二)局限

企图用顿悟说说明人类的学习,是不妥当的。他们否认尝试-错误的学习形式,过分夸大了顿悟学习的作用与意义,也不符合学习的实际。

以上便是有关苛勒相关知识点的总结,在教师招聘考试备考过程中,各位考生可以结合以上的逻辑梳理来对其知识点进行熟练地把握。

最后,再次希望能对各位考生的备考能够有所帮助!

 
 
 
 
Copyright©1999-2019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