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提早备考2021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山东中公教师招聘网小编特整理了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备考资料,今天给大家带来“2021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课堂问题行为及矫正”,预祝大家考试成功!
教育学 | 心理学 | 教育心理 |职业道德 |学科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 |结构化 |说课 |试讲 |答辩
一、课堂行为
一般说来,课堂里往往存在积极的、中性的和消极的三种行为。积极的课堂行为指与促进课堂教学目的实现相联系的行为。中性的课堂行为是既不促进也不干扰课堂教学的行为。
例如,静坐在座位上但不听课,出神地望着窗外,在纸上乱写乱画,睡觉等;消极的课堂行为则是那些明显干扰课堂教学的行为,包括喧闹、戏弄同学、扮小丑、顶撞教师等。
尽管中性行为影响了学生本人的学习,但毕竟没有干扰其他同学的学习,因此教师不宜在课堂里停止教学而公开指责,以避免使其成为全班学生的注意中心。教师可以通过给予信号、邻近控制、向其发问、排除诱因、暗示制止、合理安排和课后谈话等措施,以便把中性行为转变为积极行为。对于消极的课堂行为,教师不可能直接将其转变为中性行为。有时,适当惩罚消极行为也是必要的,但不可采用讽刺挖苦、威胁、隔离、剥夺、奚落或体罚等挫伤学生自尊的惩罚手段。有经验的教师会更多地从心理原因上看待问题行为,而没经验的教师则更多地从行为的外在表现和近期后果来判断问题行为。很多教师比较重视直接干扰课堂秩序的问题行为,却轻视没有直接干扰课堂秩序的问题行为。其实,后一类问题行为更应值得教师注意,因为这些问题行为比较隐蔽,不易被发现。
二、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理
在处理日常课堂问题行为时,最为重要的就是要以最少干预为原则,就是要用最简短的干预纠正学生的行为。许多研究发现,花在保证学生纪律上的时间量与学生的成绩呈现出负相关。处理日常不良行为时,教师要尽量做到既有效又无须打断上课。如果有可能,在处理不良行为时,课还应照常进行。下面我们来讨论处理典型纪律问题的策略。这些策略是根据中断上课的程度排列的,前面的策略中断程度最小,后面的策略中断程度最大。
(一)预防
预防是最好的良药,教师要尽量做到以预防为主,以处理为辅。把课组织好、不断地密切监视、纪律严明等都有助干预防问题行为的发生。
(二)非言语线索
许多课堂不良行为,不必中断上课去处理,只用非言语线索就能消除。这些非言语线索包括目光接触、手势、身体靠近和触摸等。与表现不良的学生保持目光的接触就能制止其不良行为。例如,有两个学生正交头接耳,教师只需看看这两个学生或其中的一个就行。
(三)表扬与不良行为相反的行为
对许多学生来说,表扬是强有力的激励。教师要想减少学生的不良行为,不妨表扬他们所做出的与不良行为相反的行为。这就是说要从这些学生的正确的活动人手。如果学生常擅自离开座位,教师就要在他们坐在座位上认真学习的时刻表扬他们。
(四)表扬其他学生
表扬别的学生的行为,常会使一个学生做出这一行为。例如,如果张某某正在做小动作。这时教师说:“我很高兴……看到这么多学生都在认真学习,李某某做得不错、王某某在专心致志……”当张某某最后也开始工作后,教师也应当表扬他,不计较他曾走过神,而是一如既往,“我看见赵某某、孙某某和张某某都在全神贯注做功课。”
(五)言语提示
如果没法使用非言语线索,或者非言语线索不能奏效,那么简单的言语提示将有助于把学生拉回到学习上来。教师在学生犯规之后要马上给以提示,延缓的提示通常是无效的。如有可能,应当提示学生遵守规则,做你想要他做的事,而不是纠缠他正在做的错事。这就是说,如果学生违反了课堂程宇,就应向学生提醒这一程序并让他跟上。例如,说“张某某,请注意你应自己做作业”就要比说“张某某,别抄李某某的作业”要好一些。与给反面提示相比,给正面提示表达了对未来行为的更积极的期望。
(六)反复提示
在大多数情况下,一个非言语暗示或提示,一般足以抵消小小的不良行为,但是,有时学生有意无视老师的要求或者向教师请求,想以此试一试教师的意志。如果学生认识到教师立场坚定,并且要采取适当的措施加强有序的和有建设性的课堂环境时,这种试验将会慢慢消失。当一个学生拒绝听从简单的提示,教师就要反复地给以提示,无视任何无关的请求和争吵。教师应确定他们想要学生做的行为,并且清楚地告诉学生,可以反复重复直到学生屈服为止。
(七)应用后果
当所有前面的步骤都不能使学生顺从明确而合理的要求时,最后的一招就是让学生作出一个选择:要么听从,要么后果自负。如把学生请出教室,让学生站几分钟,剥夺学生的某些权利,让学生放学后留下或者请学生家长等。教师在应用后果时要注意,不听从教师的要求的后果应当是轻微的不快、时间短,并且尽可能在行为发生之后马上实施,而且,要使学生明白你说话算数,这比后果严重对学生而言更为重要。尽量不要使用长时间的严厉的惩罚(如一星期不学习),长时间的严厉的惩罚会带来很多不利,会造成学生的仇视和敌对态度。教师在向学生说后果时,必须绝对肯定自己能贯彻实施,当教师对学生说:“你要么马上学习,要么停止一切活动5分钟”时,教师一定要肯定有人能监视他5分钟。
三、题目练习
上语文课时,语文老师发现坐在后排的李同学趴在桌上睡觉,没有立即叫醒他,而是借朗诵课文的时候,边读边走到他身边,轻轻拍醒他,然后回到讲台上,班上同学都在集中注意力听课,并没有发现当时这一事,老师这种课堂管理方法是( )。
A.正面提醒法 B.提问法 C.非言语控制法 D.疏导法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课堂问题行为的应对。学生在课堂中出现问题行为时,为维持课堂纪律,教师可采取多种处理方法。
选项A,正面提醒法是指不过分理睬违纪学生,而是正确友好地提醒学生注意当前的学习行为,告诉他应当做什么。
选项B,提问法是指教师向不听讲的学生单独提问或向全班学生提问,让不听讲的学生回答,所提的问题应该与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相关。
选项C,非言语控制法是指教师用目光、面部表情、手势、动作、走近学生等非言语手段,提示学生注意控制自己的违纪行为。非言语控制法的最大优点是教师制止学生违纪行为时,其他学生难察觉。
选项D,疏导法指教师依据学生思想行为活动基本规律要求,循循善诱,疏通、开导学生的思想,将学生向正确方向引导。
题干中,教师借机顺势轻轻拍醒睡觉的同学,不干扰正常的教学秩序,这里教师采用的是非言语控制法。因此A、B、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