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提早备考2021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山东中公教师招聘网小编特整理了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备考资料,今天给大家带来“2021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桑代克VS巴甫洛夫VS斯金纳”,预祝大家考试成功!
教育学 | 心理学 | 教育心理 |职业道德 |学科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 |结构化 |说课 |试讲 |答辩
作为心理学发展史上的“第一势力”—行为主义,在各流派关于学习理论的争端中,也占据了非常重要地位,常在教师招聘考试中出现,需要以全题型的形式进行备考,涉及的题型主要有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案例题、判断说理题等。在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中,尤其是桑代克、巴甫洛夫、斯金纳这三人的相关知识点,容易混淆,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详细梳理相关知识点,掌握这部分内容。
一、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
主要观点:认为学习的过程是通过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从而建立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的过程,因此他把自己的观点又称为试误说。
实验:“猫开笼取食”实验
桑代克把饥肠辘辘的猫关在一个布满各种装置的笼子中,让其探索笼子中的环境。这时,猫可能会碰到各种装置,如铃铛、线绳或者按钮、面板,其中有一种装置连接着打开箱门的开关。如果猫发现了这一装置,它就可以逃跑出来并得到食物奖励—“鱼”。桑代克多次重复这个过程,观察并记录猫每次打开迷笼门所用的时间。
实验发现,猫在第一次试误后发现了逃跑的机关,逃出笼子吃到了鱼后,随后尝试的次数会逐渐减少,因为猫已经学会了哪些行为可以获得“鱼”这类的奖赏物,而哪些行为则是无效的。
二、巴甫洛夫的经典型条件作用理论
主要观点:反射分为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先天遗传的,条件反射是后天形成的。巴甫洛夫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经过训练,形成条件反射的过程。
实验:“狗进食的摇铃”实验
巴甫洛夫在研究狗的进食行为时首先发现,狗吃到食物时,会分泌唾液,属于无条件反射,引起这种反应的刺激是食物,称为无条件刺激。然后在狗每次进食同时发出铃声,一段时间后,狗只要听到铃声也会分泌唾液,这是因为作为中性刺激的铃声由于与无条件刺激多次联结,而具有信号意义,变成了条件刺激,由此引起的唾液分泌就是条件反射,后人称之为“经典性条件作用”。
三、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主要观点: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种: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应答性行为指对于特定刺激做出一定的反应,是被动的,属于经典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而操作性行为则不与任何特定刺激相联系,是主动的,属于操作性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
实验:“迷箱”实验
斯金纳改进了桑代克的迷笼,设计出了“斯金纳箱”—迷箱。斯金纳把一只饥饿的小白鼠关在一个迷箱中,箱子里有一个操纵杆,按下之后就会从食槽中掉落一颗食丸。刚开始小白鼠到处乱窜,但当它不小心按动操纵杆吃到食丸之后,后续就会通过不断的按动操纵杆获得食丸直到吃饱为止。这时斯金纳就认为小白鼠学会了按杠杆从而获得食物的行为反应。
四、桑代克、斯金纳VS巴甫洛夫
1.在桑代克的实验中,猫通过主动做出尝试找开关的行为(R),从而打开了笼门,获得“奖励物”--鱼(S),其实质符合斯金纳所提的操作性行为,即主动的形成反应(R)-刺激(S)联结。
2.在斯金纳的实验中,小白鼠通过按压杠杆(R),从而吃到了食丸(S),强调先有反应,然后获得强化物,属于操作性行为。这种操作性行为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也常常出现,比如,当有“多动”问题的学生,在课堂上偶然表现出专心的写作业的行为,老师马上给予表扬,之后,他专心的写作业的行为就会越来越多。
3.在巴甫洛夫的实验中,狗先听到人给摇的铃声(S),而后出现了分泌唾液的反应(R),强调先有刺激物,然后被动的做出反应。属于斯金纳所提的应答性行为。这种应答性行为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常出现,比如,吃过柠檬的小朋友,看到柠檬,就会控制不住的流口水。
练一练:
1.【多选题】( )是无条件反射。
A.瞳孔在强光作用下收缩 B.谈虎色变
C.吃食物流口水 D.望梅止渴
【答案】AC。解析:无条件反射是指人和动物不学而成的反射,是遗传得来的。选项AC属于无条件反射,而BD两个选项都是以语言为中介的条件反射,被称为第二信号系统。
2.【判断说理题】桑代克所研究的尝试错误学习和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实质上研究的对象是一样的,都是经典性条件反应。
【答案】此题说法不正确,题干描述的是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应。
巴甫洛夫研究的是经典性条件反应,是由特定刺激所引起的应答性行为;桑代克的饿猫开笼取食实验是通过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试误)而形成的,是对其行为的强化,不与任何特定刺激相联系,是有机体自发作出的随意反应。与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应一致。故桑代克所研究的尝试错误学习和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是不一样的。
综上所述,题干说法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