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提早备考2021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山东中公教师招聘网小编特整理了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备考资料,今天给大家带来“2021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态度和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预祝大家考试成功!
教育学 | 心理学 | 教育心理 |职业道德 |学科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 |结构化 |说课 |试讲 |答辩
本知识点在教师招聘考试中主要以多选题和单选题的形式来进行备考,重点考查的是认同阶段。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一般过程主要包括三个阶段分别是:依从、认同和内化。
1.依从
依从是按照规范的要求来行动,但对规范的必要性缺乏认识,即表面上的接受规范。由于个体对规范所要求的行为缺乏足够的了解,只能迫于权威或情景的压力才遵从规范,所以依从包括从众和服从。
简单理解,就是我们日常中说的口服心不服,迫于压力只是表面上表示顺从的状态,但是内心中并没有十分认可。
从众是指群里成员在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压力下其行为和信念上的改变,及其伴随的行为方式。
比如:中国式过马路,红灯时,由于一堆人都过去了,自己会迫于无形的压力,觉得如果自己不走别人就会觉得我们是假正经,所以也会跟随他人闯红灯。
其次,服从是指在权威命令、社会舆论和群体气氛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和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
比如:闯红灯后,被警察抓住了,警察说蹲在地下唱征服,这个行为不是自愿的,是应他人要求的就属于服从。
总结来看,从众和服从相比,从众是个体自愿改变自己的行为和别人保持一致,服从是被迫改变自己的行为从而和别人保持一致。这一阶段的学生行为具有一定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等特点。
2.认同
指的是对自己所认可、仰慕的榜样的遵从和模仿,个体在思想、情感和态度上主动地接受了规范,从而试图与之保持一致。所以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试图和榜样一致。
处于这一阶段已经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内心上认可此行为。其中需要我们注意的是认同的实质是对榜样的模仿,出发点是与榜样一致,但是当我们按照此行为做完之后,我们最终可以达到的其实只是与他人相接近而已。
总结来看,这个阶段虽然对规范仍然缺乏一定的认识,但是已经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认同阶段行为的特点: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
3.内化
个体对社会规范及其价值原则有了深刻的理解,并持有积极的情感体验,使之成为自己的一种信念,与原有的价值观念一体化。能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成的价值体系。
比如:对一个学生进行品德测验,卷面分数比较高,同时这个学生在日常表现中,行为上也能体现出高尚的品德,这就属于的是内化阶段,也就是说,学生内心是如何想的,在行为方面就怎么表现出来,体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内化阶段行为的特点:对规范的内化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具有坚定性,从而成了稳定的品德。
【练一练】
【单选题】教师在教室时,学生普遍遵守班级纪律;教师离开教室后,学生就违反班级纪律,则这类学生处在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的( )。
A.醒悟阶段 B.依从阶段 C.认同阶段 D.内化阶段
1.【答案】B。解析: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认同与内化三个阶段。依从包括从众和服从两种,此阶段的行为具有盲目性、被动性、不稳定性,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题中学生的行为表现依据教师的在不在场而不同,故处于依从阶段。故本题答案为B。
【多选题】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要经历哪三个阶段?( )
A.依从 B.认同 C.内化 D.执行
【答案】ABC。解析:态度和品德的形成经历了依从、认同和内化三个过程。依从是指表面上接受规范,按照规范的要求行动,但缺乏对规范的必要性或根据性的认识,甚至有抵触情绪。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内化是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