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2021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态度与品德的结构

2021-05-05 17:32:21 教师资格考试官微
更多资料辅导请点击

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提早备考2021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山东中公教师招聘网小编特整理了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备考资料,今天给大家带来“2021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态度与品德的结构”,预祝大家考试成功!

教育学 | 心理学 | 教育心理 |职业道德 |学科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 |结构化 |说课 |试讲 |答辩

同学们大家好,事业单位的教师招聘考试又开始啦,你是否做好了准备呢?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态度与品德的结构,帮助大家区分。话不多说,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态度的结构

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

态度结构包含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

(1)态度的认知成分。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

(2)态度的情感成分。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态度的核心成分。

(3)态度的行为成分。指准备对某对象做出某种反应的意向或意图,即行为的准备状态而非实际的行为。

【解释】态度就是个人内心倾向于做某事、对某事有着怎样的认知和情感。

二、品德的结构

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四种基本心理成分: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

(1)道德认识:亦称为道德观念。道德认识是指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是个体品德中的核心部分。包括:,道德评价是道德认识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解释】道德认知就是判断自己或他人行为的是非、善恶和好坏。如,学生不晓得未经允许拿别人东西不对,乱丢垃圾认为是很“酷”的行为。这都是因为学生的道德认识不够。

(2)道德情感:道德情感是根据道德观念来评价他人或自己行为时产生的内心体验。

道德情感内容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情感、集体主义情感、义务感、责任感、事业感、自尊感和羞耻感。其中,义务感、责任感和羞耻感对于儿童和青少年尤为重要。道德情感是道德行为的直接动因。

【解释】道德情感就是在做道德事或不道德事时的内心感受。如,学生偷东西不敢告诉老师时的羞耻感、升国旗时的爱国主义情感等。

道德情感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三种:

一是直觉的道德情感,即由于对某种具体的道德情境的直接感知而迅速发生的情感体验。如,遇到危险情境时人能够奋不顾身、不假思索的上前救人,便是直觉的道德起的作用。

二是想象的道德情感,即通过对某种道德形象的想象而发生的情感体验。如,想象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迹,内心生出了敬佩之情。

三是伦理的道德情感,即以清楚地意识到道德概念、原理和原则为中介的情感体验。如,爱国主义情感和集体主义情感就属于伦理的道德情感。

(3)道德意志:道德意志是个体自觉地调节道德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道德目标的心理过程。

【解释】道德意志是支持个体执行道德行为的精神力量。如难以抵抗温暖的被窝不想起床导致上学迟到,就是道德意志薄弱的表现。

(4)道德行为:是实现道德动机的行为意向及外部表现。道德行为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看一个学生的品德,主要不是看他认识到什么,而是看他是否言行一致。

【解释】如学生抢劫、盗窃等,会被认为是个体的道德水平有问题。

二、态度与品德的区别与联系

  态度 品德
区别 定义 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 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结构 认知、情感、行为 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
核心 情感 道德认识
范围 广泛 包括对社会、对集体、对劳动、对生活、对学习、对他人、对自己的态度等 范围小 只有涉及道德规范的那部分稳定的态度才能称之为品德
内化程度
联系 二者实质是相同的。都是经过学习或规范所形成的的一种倾向性。

三、题目练习

1.下列关于态度与品德的关系陈述,正确的是( )。

A.态度是一种比品德更稳定的心理特征 B.态度所涉及的范围比品德大

C.品德是态度形成和改变的条件 D.二者是本质上不相同的东西

1.【答案】B.

2.【多选题】下列属于态度与品德区别的是( )。

A.二者实质不同 B.二者所涉及的范围不同

C.价值内化程度不同 D.结构不同

2.【答案】BC。

好了,今天的学习就到这里,大家学习结束后要多多做题练习哦!我们下期再会!

 
 
 
 
Copyright©1999-2019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