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2021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论

2021-05-04 17:13:38 教师资格考试官微
更多资料辅导请点击

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提早备考2021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山东中公教师招聘网小编特整理了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备考资料,今天给大家带来“2021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论”,预祝大家考试成功!

教育学 | 心理学 | 教育心理 |职业道德 |学科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 |结构化 |说课 |试讲 |答辩

在教师招聘考试中,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主要以单选题、多选题的形式进行考查。其中,单选题多以例子反选题的形式出现,多选题直接考查阶段的划分或阶段与特征的对应。因此各位考生备考时需要将阶段、年龄及特征相对应起来,可以联系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加深理解,同时多积累实例。

皮亚杰是第一个系统地追踪研究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心理学家,在研究中设计了许多包含道德价值内容的对偶故事,例如,在研究儿童对过失行为的判断时,比如小明因为偷吃打碎了一个碗,小红因为打扫卫生不小心打碎了十个碗,他们两个谁受到的惩罚会更重?皮亚杰以认知发展的观点考察和分析了儿童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概括出了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前道德阶段(1-2岁):儿童处于感觉运动时期,行为多与生理本能的满足有关,儿童在游戏中虽然能意识到游戏规则的存在,但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些游戏规则是在他游戏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动准则,所以无任何规则意识,因而谈不上任何道德观念发展。例如,同样的行动规则,若是出自父母就愿意遵守,若是出自同伴就不遵守。他们并不真正理解规则的含义,分不清公正、义务和服从。他们的行为既不是道德的,也不是非道德的。

第二阶段,他律道德阶段(2-8岁):这一时期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以他律的、绝对的规则及对权威的绝对服从和崇拜为特征。

这一时期又分为两个阶段:(1)自我中心阶段(2-5岁):这一阶段儿童处于前运算思维阶段,强调的是个人存在及个人的意见和要求,也就是自我中心主义。(2)权威阶段(5-8岁):这时期儿童思维正在由前运算思维向具体运算思维过渡,但仍不具备可逆性和守恒性。因此,这一时期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以他律的、绝对的规则及对权威的绝对服从和崇拜为特征。他们了解规则对行为的作用,但是不了解其意义,刻板地遵守规则,常用表面的、实际的结果来判断行为的好坏,也就是说对事物的判断只看结果不看动机。比如在这个时期的儿童,他们会认为小红打碎了十个碗应该受到更严重的惩罚。

第三阶段,自律阶段(8-11、12岁):儿童进入自律阶段,主要依据自己认可的内在标准进行道德判断。这一阶段的道德认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儿童认为规则是由人们相互协商而创造的,因而可以依照人们的愿望加以改变;(2)根据行为的意图和后果来判断行为,例如,10、11、12岁的儿童认为,小明比小红坏,因为,小红是无意中打碎了碗,而小明是在偷东西吃时打碎碗的,这说明,这时的儿童已注意到了行为的意图和动机,即从行为的主观责任来作判断。

第四阶段:公正道德阶段(11、12岁以后):这一阶段儿童开始出现利他主义。倾向于主持公道、平等,体验到公正、平等应该符合每个人的特殊情况。

我们可以用一个小例子来帮助大家加深对这四个阶段的理解。从闯红灯例子出发,处在前道德阶段,他们没有任何规则意识,也不了解红绿灯规则,在大街上会随心所欲,想怎么走就怎么走;处在他律道德阶段,他们认为要绝对地遵守红绿灯规则,红灯停绿灯行,不能闯红灯;处在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他们会认为不仅我要遵守红绿灯规则,其他的人也要遵守,如果有其他人想要打破规则,他们会阻止;处在公正道德阶段,他们会了解到有一些特殊情况是可以打破规则,并且获得大家的理解。比如救护车或者警车他们是可以闯红灯的。

练习题:

红红因为帮助妈妈洗盘子打碎了十个盘子,壮壮因为到厨房偷吃蛋糕打碎了三个盘子。如果让小刚来评判谁的过错更大,小刚会毫不犹豫地说红红。此时的小刚处于( )阶段。

A.他律 B.前道德 C.自律 D.公正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论的他律阶段儿童道德发展特点。题干中小刚认为红红的过错大,是因为红红打碎的盘子多,可知小刚处于他律阶段。故此题选A选项。

 
 
 
 
Copyright©1999-2019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