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2021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2021-02-24 17:28:56 教师资格考试官微
更多资料辅导请点击

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提早备考2021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山东中公教师招聘网小编特整理了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备考资料,今天给大家带来“2021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预祝大家考试成功!

教育学 | 心理学 | 教育心理 |职业道德 |学科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 |结构化 |说课 |试讲 |答辩

在陕西特岗教师招聘考试过程中,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是考试的重难点。该理论常以单选、多选的形式考察考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本文详细梳理科尔伯格理论的内涵,并辅以例题解析说明,以期助力考生备考。

一、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探究

科尔伯格通过道德两难故事法(最经典的故事为海因茨偷药)展开大量的研究,考察儿童和青少年对一系列道德价值上具有冲突的事实进行判断和推理的情况。

道德两难故事——海因茨偷药:

在欧洲,有一个妇女身患癌症,生命危在旦夕。镇上的一位药剂师发明了一种有可能挽救其生命的药品,但药价昂贵,达到2000美元,十倍于它的成本。病人的丈夫四处筹款,只筹到药价的一半,百般无奈恳求药剂师能够便宜一些,或者赊账于他,日后定当归还。遭到药剂师果断拒绝,海因茨在绝望之中,在深夜破窗而入,偷走了药。

科尔伯格以此类故事询问青少年、儿童:你认为海因茨该不该偷药?为什么?法官该不该判其罪?为什么?

被询问的青少年、儿童来自不同的国家、地区,具有不同的文化生活背景,但其回答却存在惊人的共性。由此,科尔伯格得出儿童道德的发展是分阶段的,且是多个水平,进而提出了道德发展三水平六阶段理论。

(一)前习俗水平(9岁以下)

处在这一水平的儿童,其道德判断角度往往关注自身,或使自身免于处罚,或维护自身利益,即根据行为的直接后果和自身的利害关系判断是非好坏。其判断推理模式如下:

关于“海因茨两难”的道德推理 判断标准 道德推理的特点 判断出发角度 阶断 水平
不该偷的理由 该偷的理由
偷东西会被警察抓起来,受到惩罚 他事先请求过,又不是偷大东西,他不会受重罚 行为的结果(惩罚) 惩罚与服从定向 自身 1 前习俗水平
如果妻子一直对他不好,海因茨就没有必要冒险偷药 如果妻子一向对他好,海因茨就应关心妻子,为救她的命去偷药,偷药不会对药剂师造成损失因为以后可以把钱还给他 自身的利害关系(利己) 相对功利道德定向 (朴素利己主义) 2

(二)习俗水平(9-16岁)

处在该水平的儿童,能够根据社会层面的希望与要求,规范与秩序展开对问题的思考与分析,以期获得社会中他人的赞许,或把社会层面的规则内化,遵守并执行社会规范。其判断推理模式如下:

关于“海因茨两难”的道德推理 判断标准 道德推理的特点 判断出发角度 阶断 水平
不该偷的理由 该偷的理由
做贼会使自己的家庭名声扫地,给自己的家人(包括妻子)带来麻烦和耻辱 不管妻子过去对他好不好,他都得对妻子负责。为救妻子去偷药,只不过做了丈夫该做的事 获得别人认可 寻求认可定向也称为“好孩子”取向 社会 3 习俗水平
采取非常措施救妻子的命合情合理,但偷别人的东西犯法。 偷东西是不对,可不这样做的话,海因茨就没有尽到丈夫的义务。 维持社会秩序 服从秩序或权威定向 4

(三)后习俗水平(16岁以后)

处在这一水平的人其道德判断已经超出了世俗的法律和权威,而是有了更普遍的认识,更加关注人类普遍性的尊严和正义。道德判断呈现出自律的特点。其判断推理模式如下:

关于“海因茨两难”的道德推理 判断标准 道德推理的特点 判断出发角度 阶断 水平
不该偷的理由 该偷的理由
丈夫没有偷药救妻子的义务,这不是正常的夫妻关系契约的组成部分。但他还是去偷药了,这是一种超出职责之外的好行为。 法律禁止人偷药,却没有考虑到为救人性命而偷东西这种情况。海因茨不得不偷药救命,如果有什么不对的话,需要改正的是现行的法律,稀有药品应该按照公平原则加以调控 契约意识 社会契约定向 自律 5 后习俗水平
海因茨设法救妻子的性命无可非议,但他没有考虑所有人的生命的价值,别人也可能急需这种药。他这么做,对别人是不公正的。 为救人性命去偷是值得的。对于任何一个有道德理性的人来说,人的生命最可贵,生命的价值提供了唯一可能的无条件的道德义务的源泉。 人道 普遍伦理原则为准则 6

二、沙场演练

1.【单选题】在对道德两难故事“海因茨偷药”进行评判时,小明认为海因茨偷药会被警察抓起来,所以他不应该偷药。按照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小明的道德发展阶段处于( )。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准习俗水平

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在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中,前习俗水平包括惩罚与服从道德定向阶段和相对功利道德定向阶段。其中,惩罚与服从道德定向阶段的儿童服从权威或规则只是为了避免惩罚。小明为了避免受到惩罚(被警察抓起来)而认为不该偷药,说明其处于惩罚与服从道德定向阶段。A项正确。

B项习俗水平的特征是,个体着眼于社会的希望和要求,能够从社会成员的角度去思考道德问题,开始意识到人的行为必须符合群体或社会的准则。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后习俗水平的特点是,个体不只是自觉遵守某些行为规则,还认识到法律的人为性,并在考虑全人类的正义和个人尊严的基础上形成某些超越法律的普遍原则。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不属于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2.关于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理解是错误的是( )。

A.道德发展是整个认识发展的一部分,儿童的道德成熟就是道德认识发展的过程B.社会发展对道德发展有巨大的刺激作用,人的道德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社会环境的支配

C.前习俗水平的主要特点是儿童为了得到赞赏、表扬或维护社会秩序而服从各种准则

D.后习俗水平又称为原则水平,达到这一水平的人其行为原则已经超出了某个权威人物的规定,而有了更普遍的认识

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其中,前习俗水平时期的特征是:个体着眼于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及其与自身的利害关系,认为道德的价值不决定于人及准则,而是决定于外在的要求。C项正确。

A项道德发展是整个认识发展的一部分,儿童的道德成熟就是道德认识发展的过程。科尔伯格认为,道德成熟是一种能运用道德原则进行是非判断的能力。此项表述合理。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社会发展对道德发展有巨大的刺激作用,人的道德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社会环境的支配。科尔伯格依据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提出了道德教育观点。此项表述合理。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后习俗水平又称原则水平,达到这一水平的人其行为原则已经超出了某个权威人物的规定,而有了更普遍的认识。该水平的主要特征是对是非的判断着眼于自己认可的道德标准。此项表述合理。与题干不符,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

 
 
 
 
Copyright©1999-2019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