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2021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巴甫洛夫经典性条件作用

2021-02-02 16:30:57 教师资格考试官微
更多资料辅导请点击

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提早备考2021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山东中公教师招聘网小编特整理了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备考资料,今天给大家带来“2021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巴甫洛夫经典性条件作用”,预祝大家考试成功!

教育学 | 心理学 | 教育心理 |职业道德 |学科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 |结构化 |说课 |试讲 |答辩

巴甫洛夫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是教育心理学的考查重点。这部分知识主要是从其经典实验-狗进食的摇铃实验中得到的相关名词和基本规律。由于这部分知识涉及的相似名词较多,在学习中难度较大,故在此做详细解析。

一、巴甫洛夫的经典实验——狗进食的摇铃实验

(一)实验步骤

实验第一步:1.喂狗吃肉,狗本能的分泌唾液。这种本能反应叫做无条件反射,引起该反射的食物叫做无条件刺激;2.在狗面前摇铃,狗不会有任何反应。这种不会引起任何反射刺激叫做中性刺激。

实验第二步:在喂狗吃肉的同时摇铃,重复多次。在这个过程中狗分泌唾液,但此时唾液分泌是因为食物,所以铃声依然是中性刺激。

实验第三步:成百上千次地重复步骤二,最终即使没有食物,狗只听到铃声也会分泌唾液。这种反应是极其大量的重复步骤二获得的,获得的这种反应即为条件反射,引起该反射的铃声称为条件刺激。条件刺激又可以分为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第一信号系统是指能够引起条件反应的物理性的条件刺激,这种刺激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第二信号系统是能够引起条件反应的以语言(口头语、书面语、肢体语等)为中介的条件刺激,这种刺激仅存在人类社会,是人类所特有。

(二)实验规律

从实验第一步(在狗面前摇铃,狗不分泌唾液)到第三步(无需食物,狗只要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这一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称为获得。但在条件反射建立后,如果条件刺激重复出现多次而没有无条件刺激相伴随,则条件反射会变得越来越弱,并最终消失,这一规律称为消退。

在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中,如果不对铃声类型进行区别,不管出现什么样的铃声,狗都会分泌唾液,这一规律称为刺激的泛化;但如果变化铃声的类型,只在A种铃声出现时喂狗吃肉,而在B铃声时不喂狗吃肉,时间一长,狗便能分辨出A铃声,从而只在A铃声出现时分泌唾液,这一规律称为刺激的分化。简单来讲,刺激的泛化可以理解为分不清刺激,比如,外国人分不清“银行”和“很行”;刺激分化可以理解为分得清刺激,比如,我们中国人很容易分清“银行”和“很行”。

二、经典性条件作用内容

实验流程及相关内容图解如下:

经典性条件作用中涉及的相关名词如下:

【考题感知】

【单选】1.狗听到主人唤它的名字就跑过去,这属于()

A.第一信号系统

B.第二信号系统

C.第一信号的条件反射

D.第二信号的条件反射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需要区分的有两点:①条件反射与条件刺激;②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区分点一:条件反射是一种后天习得的反应,而条件刺激则是引起条件反射的刺激物。因此,题干中,狗听到主人唤它的名字就跑过去,这是一种后天建立的反应,所以属于条件反射,故排除选项A、B(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均属于条件刺激)。区分点二:第一信号系统是指物理性(声、光、电、味等)条件刺激;第二信号系统是指以语言为中介(人类社会特有)的条件刺激。题干中,“名字”虽然是人类界的语言,但对狗来说,这只是一种物理性的声音刺激,故而题目体现的是第一信号系统引起的反射,所以本题选择C第一信号的条件反射。

【判断】2.司机看到红灯会停车,见到“减速慢行”的标志就会慢行,这样的现象属于第一信号系统的反射。( )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的相关知识。第一信号系统是指能够引起条件反射的物理性的条件刺激;第二信号系统是指能够引起条件反射的以语言为中介的条件刺激。需要说明的是语言不仅指口头语言,还包括书面语言和肢体语言。题干中“红灯”、“减速慢行”的标志属于书面语言,故而属于以语言为中介的第二信号系统。由第二信号系统引起的反射称为第二信号系统的反射,故题干描述错误。

【判断】3.“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种现象属于刺激的泛化。( )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刺激的泛化与分化。泛化可以理解为分不清不同刺激,分化可以理解为能够分得清不同刺激。题目中,“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分不清蛇与井绳,故属于刺激泛化,题干描述正确。

 
 
 
 
Copyright©1999-2019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