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2021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学:教学过程的阶段理论

2021-08-14 16:20:46 教师资格考试官微
更多资料辅导请点击

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提早备考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山东中公教师招聘网小编特整理了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学备考资料,今天给大家带来“2021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学:教学过程的阶段理论”,预祝大家考试成功!

教育学 | 心理学 | 教育心理 |职业道德 |学科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 |结构化 |说课 |试讲 |答辩

1.赫尔巴特四阶段教学

理论基础:观念心理学(统觉论)

观念是人的心理活动的最简单和最基本的要素。新观念理解的过程为统觉,众多观念的组合体为统觉团,指由很多已理解的观念所组成的综合性意识。

在观念的运动中,一个观念由意识状态转为下意识状态或由下意识状态转为意识状态必须跨过一道界限,那就是意识阈。

当我们学习一个新知识时,只有与意识中原有的观念比较之后才能获得。统觉的过程就是利用已有的观念吸收新的观念并构成统觉团的过程。人们所形成的统觉团越丰富、越系统化,就越能吸收新知识。由此出发,他认为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利用学生原有的旧观念,引起学生的兴趣与注意,从而获得新观念的过程。

名称 学生心理状态和兴趣 教师
明了(清楚): 对材料清楚明了 静止的专心阶段--注意 用直观演示和口头提示的方法展现教材
联想(联合):初步将感知的材料同旧知识组合 动态的专心阶段--期待: 建立新旧材料的初步联想时,总期待更完整、更全面一点 采用分析的方法教学,通过谈话方式把材料各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弄清楚
系统:对事物本质联系的认识,形成概念、公式、定理、规则 静止的审思阶段--要求: 比期待更强烈,充满兴趣和好奇心 采用综合的方法
方法:把内在的知识通过不同的方式外化出去 动态的审思阶段--行动: 心理兴趣满足后,学生的兴趣转移到外部 指导和要求学生作业和练习

赫尔巴特认为人的兴趣是一个由“专心”和“审思”共同组成而又相互矛盾的心理活动。

“专心”是指集中于某一主题或对象而排斥其他的思想活动。在教学中,要求深入钻研教材,力求清晰地认识个别事物。

“审思”是指追忆与调和意思内容的思维活动,即深入理解与思考,把“专心”中认识的个别事物集中起来,使之联合成统一的东西。

阶段 静态 动态
专心阶段 明了 联想
沉思阶段 系统 方法

2.孔子:学-思-行

①学-思-习(温习)-行

②是我国最早以学为主的教学过程思想

3.思孟学派:学习过程五阶段论

①《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学-问-思-辨-行)

即广泛涉猎-有针对性的提问请教-学会周全地思考-形成清晰的判断力-用学习得来的知识和思想指导实践。

③被朱熹称为“为学之序”。

4.昆体良:模仿-理论-练习

①大量地阅读优秀的文学、历史学、哲学等作品,学习和模仿优秀演说家的讲演技巧。

②学习者要学习修辞学、逻辑学等学科的知识,使自己掌握学科的基本理论,让自己的讲演在先进的理论指导。

③主张学习者要在模仿和接受理论指导的基础上,切实重视讲演的练习,让学生在经常性的练习中深刻理解所学理论的真正含义,并不断完善自身的讲演技巧。

5.杜威:五步教学法(五步探究教学法)

①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

②创设疑难情境-确定疑难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推断哪个假设能解决这个困难-验证这个假设

③暗示-问题-假设-推理-验证

④情景-问题-观察-解决-应用

⑤设置问题的情景-确定问题或课题-拟定解决课题方案-执行计划-总结与评价

6.夸美纽斯:(自然法则)-模仿-偏差-纠正

即模仿和遵循自然顺序-现存教学出现偏差-采取方法纠正

教学步骤:

模仿:自然界规律--培养孩子抓住时机

偏差:出现偏差--时机是儿童时期,但当时入学年龄不一样,十岁来上学错过教育最佳时期

纠正:进行调整纠正--学年制、学日制等的调整

 
 
 
 
Copyright©1999-2019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