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2021山东教师招聘常考知识点之义务教育

2021-06-10 18:04:57 教师资格考试官微
更多资料辅导请点击

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提早备考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山东中公教师招聘网小编特整理了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学备考资料,今天给大家带来“2021山东教师招聘常考知识点之义务教育”,预祝大家考试成功!

教育学 | 心理学 | 教育心理 |职业道德 |学科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 |结构化 |说课 |试讲 |答辩

义务教育是教师招聘考试中相对比较简单的一个知识点,它多以单选、多选、判断等客观题的形式进行考查,但是说到义务教育的特征、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计划的特征、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的特征以及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的地位等,很多同学还是会把他们混淆。所以,咱们今天就来详细梳理一下义务教育的相关知识点,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帮助。

一、义务教育的提出和概念

1619年,德意志魏玛邦公布的学校法令规定,父母应送其6~12岁子女入学,否则政府得强迫其履行义务。由此,德国成为了最早实施义务教育的国家。而我国以国家立法形式正式确立义务教育是在1986年4月全国六届人大四次会议上,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从而标志着中国义务教育制度的确立。

义务教育是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是强迫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

二、区分——义务教育、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计划、义务教育课程的特征及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的地位

1.义务教育的特征: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

(1)强制性,又称义务性。包括两层含义:一是适龄儿童必须接受教育;二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强制性是义务教育最典型的特征(本质特征),也是义务教育和非义务教育最根本的区别。

(2)免费性,又称公益性。义务教育是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教育。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收学费,动员社会力量捐资助学,学校应积极改善办学条件,为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父母和监护人负有保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责任。

(3)普及性,又称统一性。原则上义务教育覆盖我国所有适龄儿童、少年,也包括具有接受教育能力的盲、聋、哑、弱智和肢残的儿童、少年。

可以用口诀“强免普”去记,“强”是指强制性、“免”指免费性、“普”指普及性。

2.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计划的特征: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课程计划,又称教学计划,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由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1)强制性,义务教育课程计划是国家实施义务教育的具体保障,其制定的依据是义务教育法,体现了义务教育法的基本精神,因此,具有强制性。

(2)普遍性,义务教育课程计划的适用范围要比普通的课程计划宽得多,它规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等,是针对全国绝大多数学校、绝大部分地区和绝大部分学生的,既不过高也不过低。

(3)基础性,义务教育课程计划的作用就在于充分保证为学生的各种素质全面和谐地发展打下好基础。课程门类要齐全,不能重此轻彼,各门课程的课时比重要恰当。

可以用口诀“强普基”去记,“强”是“强制性”、“普”是“普遍性”、“基”是基础性。

3.义务教育课程的特征:普及性、基础性、发展性

(1)普及性,指义务教育的课程要面向每个学生,其标准是绝大多数学生能够达到的,确保每个学生能达到国家的基本质量要求。

(2)基础性,指课程内容和要求应该是基础性的,体现国家对每个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

(3)发展性,指课程应着眼学生的终身学习,适应学生发展的不同需要,为学生的自主、全面和持续发展提供必备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各种必备的能力。

4.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的地位

可以按照口诀“强普基”去记,“强”指强制性、“普”指普及性、“基”指基础性。

细心的同学会发现,记忆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的地位和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计划的特征所运用的口诀是同样的,那么我们进行记忆的时候,就需要区分一下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普及性与课程计划的普遍性的差别了。

课程计划作为一个指导性文件,应该具有普遍适用性,所以是普遍性。而小学教育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应该每一个地区都有进行,普及到各个地区,因此是普及性。

三、表格来总结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表格来进行比较:

  特征 口诀
义务教育 强制性 免费性 普遍性 强免普
义务教育阶段 课程计划 强制性 普遍性 基础性 强普基
义务教育阶段课程 普及性 基础性 发展性 普基发
小学教育 在义务教育的地位 强制性 普及性 基础性 强普基

四、实战演练

1.【单选题】( )是义务教育最典型的特征,也是义务教育和非义务教育最根本的区别。

A.强制性

B.免费性

C.福利性

D.普及性

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是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是强迫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免学费、杂费)、普及性。所以义务教育和非义务教育最根本的区别是强制性。A项正确。B、C、D三项: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

2.【单选题】根据义务教育法,我国义务教育是一种( )。

A.强制国家教育

B.强制基础教育

C.强制免费教育

D.强制国民教育

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义务教育的性质。义务教育是指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其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的特点。因此,义务教育是一种强制国民教育。D项正确。A、B、C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

3.【多选题】义务教育的特征( )。

A.基础性

B.强制性

C.普遍性

D.免费性

3.【答案】BCD。解析:本题考查义务教育的特征。义务教育的特征: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1)强制性,又称义务性。包括两层含义:一是适龄儿童必须接受教育;二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强制性是义务教育最典型的特征(本质特征),也是义务教育和非义务教育最根本的区别。(2)免费性,又称公益性。义务教育是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教育。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收学费,动员社会力量捐资助学,学校应积极改善办学条件,为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父母和监护人负有保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责任。(3)普及性,又称统一性。原则上义务教育覆盖我国所有适龄儿童、少年,也包括具有接受教育能力的盲、聋、哑、弱智和肢残的儿童、少年。A选项为干扰选项,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C、D。

 
 
 
 
Copyright©1999-2019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