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2021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学那些常见易混淆知识点(上)

2021-05-04 16:38:43 教师资格考试官微
更多资料辅导请点击

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提早备考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山东中公教师招聘网小编特整理了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学备考资料,今天给大家带来“2021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学那些常见易混淆知识点(上)”,预祝大家考试成功!

教育学 | 心理学 | 教育心理 |职业道德 |学科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 |结构化 |说课 |试讲 |答辩

一、考情分析

教育学这部分的知识点在教师招聘考试中主要以单选题的形式进行备考,主要是以例子型反选或地位型单选的形式呈现。由于考查得较为细致和灵活,因此需要考生深入剖析这部分的考点。

二、知识点剖析

(一)具体内容

1.本质属性VS社会属性

(1)实质

①本质属性: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区别于动物,如猩猩学自行车就不属于教育;

区别于本能,如膝跳反射、眨眼反射就不属于教育;

区别于自学,如自学就不属于教育。

②社会属性:包括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永恒性:伴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的。体现的是教育与人类社会共始终,只要有人就有教育。

历史性: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教育特点。如汉武帝时期采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而秦始皇时期采取“焚书坑儒”的政策。

相对独立性:质的规定性;历史继承性,如继承封建社会的教学内容,继续学习四书五经;不平衡性,指教育有可能超前于政治经济发展,有可能滞后于政治经济发展。

(2)别名

本质属性:又称自然属性,质的规定性。

2.本质属性VS根本属性

①教育的本质属性:自然属性。即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②教育的根本属性:社会性。

社会是教育的根本属性,是人类所特有的现象。它是通过人类社会特有的产物—语言和文字来进行。教育自从生产劳动中分离出来后,担负起独立的社会职能,成为专门传递社会生活经验和培养人的活动,最终目的使人社会化。

3.历史性VS历史继承性

①历史性:强调不同,强调每个社会每个时代都有独特的教育特点。

例如,不同时期我国的教育目的几经变化体现了这一点。

②历史继承性:强调相同,强调代际之间的传承和传递。

例如,不同时期我国的教育目的几经变化,但是教育目的的精神始终不变体现了这一点。

4.教育者VS受教育者

(1)实质

①教育者

教育者的主体是学校教师,是最直接的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起着主导的地位。

②受教育者

教育的对象,学习的主体。在教育活动中,起着主体的地位。

(2)关系

①主导主体说:师生关系中,教师起到主导地位。

②双主体说:师生关系中,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

5.教育影响的几种说法

(1)三要素说: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2)三要素说: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中介系统(王道俊版)

(3)三要素说: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十二院校版)

(4)四要素说: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手段

【小试牛刀】

1.【单选题】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的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同,说明教育具有( )。

A.历史性 B.永恒性 C.继承性 D.相对独立性

1.【答案】A。解析:教育的社会属性:(1)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它是一个永恒的范畴。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着教育。(2)历史性,教育又是一种历史现象,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不同的历史时期,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都各不相同。(3)相对独立性,教育要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的制约,但是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又具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

2.【单选题】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最根本的区别在于( )。

A.是否有目的地培养人 B.是否促进人的发展

C.是否促进社会发展 D.是否具有组织性和系统性

2.【答案】A。解析:教育的本质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所以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故答案是A。而B选项和C选项都是片面地在描述教育的功能,既有个体发展功能又有社会发展功能。D选项并不是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最根本的区别。

 
 
 
 
Copyright©1999-2019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