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2021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学考点之教学原则常考名言、古语总结

2021-05-04 16:36:43 教师资格考试官微
更多资料辅导请点击

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提早备考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山东中公教师招聘网小编特整理了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学备考资料,今天给大家带来“2021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学考点之教学原则常考名言、古语总结”,预祝大家考试成功!

教育学 | 心理学 | 教育心理 |职业道德 |学科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 |结构化 |说课 |试讲 |答辩

教育学中教学这一章的知识点教学原则,在特岗教师招聘的考试中经常以客观题的形式进行考查,具体而言,客观题会以一些教育家的名言或《学记》、《论语》中的古语作为题干,选项呈现具体的教学原则名称,因而客观题就是某一教学原则与这些常考名言和古语的匹配。接下来为同学们进行常考名言和古语的总结。

一、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

又称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是指既要把现代先进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要结合知识、技能中内在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

名言如下:

1.赫尔巴特: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

2.第斯多惠:任何真正的教学莫不具有道德力量。

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中要把书本知识与实际知识结合起来,让学生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中去理解知识,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古语如下:

1.力行而近乎仁。

2.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

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4.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

5.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6.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三、直观性原则

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直观手段一般分为三大类: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语言直观。

名言如下:

1.荀子: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故闻之而不见,虽博必谬。

2.乌申斯基:儿童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进行思维的。

3.夸美纽斯: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要通过事物本身来进行教学;人脑中的一切,没有不源于感觉的。

四、启发性原则

教学的启发性原则是根据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的主体性相统一的规律提出来的。教学活动要靠教师的启发诱导,使学生处于积极的状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名言如下:

1.第斯多惠:坏老师奉送真理,好老师教人发现真理。

2.陶行知: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

五、循序渐进原则

教学要按照学科基础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学生认知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智力和认知能力的发展。学生的认识活动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向前发展过程。

名言如下:

1.朱熹:未得乎前,则不敢求其后。

2.荀子: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六、巩固性原则

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准确无误地呈现出来。

名言如下:

1.乌申斯基:复习是学习之母。

2.夸美纽斯:学习不巩固,就如把水泼到一个筛子上。

七、量力性原则

量力性原则又叫可接受性原则,是指教学活动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这一原则是为了防止发生教学难度低于或高于学生实际程度而提出的。

名言如下:

1.王守仁:随人分限所及。

2.墨子:智者必量其力所能至而如从事焉。

八、因材施教原则

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提出统一的学习要求,促进他们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又要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采取多种不同的教学措施,使学生的才能和个性得到健康发展。

古语如下:

1.大有大成,小有小成。

2.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例题呈现:

1.“大有大成,小有小成”体现的是( )教学原则。

A.因材施教 B.巩固性 C.量力性 D.循序渐进

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原则。朱熹曾言“圣贤施教,各因其材,小以成小,大以成大”,此句强调教育要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的人的情况实行不同的培养方式和方法,以达到每个人均成材的目的。故本题选A。

 
 
 
 
Copyright©1999-2019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