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2021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学:带你走进蔡元培

2021-03-10 15:59:08 教师资格考试官微
更多资料辅导请点击

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提早备考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山东中公教师招聘网小编特整理了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学备考资料,今天给大家带来“2021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学:带你走进蔡元培”,预祝大家考试成功!

教育学 | 心理学 | 教育心理 |职业道德 |学科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 |结构化 |说课 |试讲 |答辩

一、考情介绍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是属于教育学中极其重要的人物之一,常以客观题形式考察,考察单选题、多选题和判断题。主要考查对蔡元培地位、教育思想的掌握及识记,因此需要学生重点掌握,灵活运用。考生在备考的时候要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

二、人物生平

1884年,秀才(17岁)

1892年,进士(25岁)

1907年,德国莱比锡大学深造(39岁)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

1916年底,担任北大校长

1940年,香港病逝

毛主席评价:“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三、教育思想与实践

(一)“五育并举”思想

1912年,蔡元培发表《对教育方针之意见》,根据资产阶级教育方针所要求的培养国民健全人格的主张,进行具体阐发,提出了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五育并举”的教育思想。

1.军国民教育:军事教育和体育教育。当时甲午中日战争失败,蔡元培发现我国不仅军事力量弱,国民素质也差,于是提出将军事教育和体育锻炼融入学校教育中,以此增强学生体质。比如我们现在新生入学前的军训,就是为了增强学生的体质。军国民教育就相当于今天的体育。

2.实利主义教育:发展国民经济就必须进行实利主义教育,就是向国民传授基本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职业技能,类似今天的智育。实际上是蔡元培富国强民、发展社会经济的一种手段。

3.公民道德教育:就是今天所说的德育。在五育中,德育处于核心地位(此处需要掌握)

4.世界观教育:蔡元培首创,因为他在德国留学时,深受康德思想的影响。前三育都是以现世人类幸福,培养健全的人为目的,世界观教育则是培养人超现世的观念,追求有价值的人生。世界观教育是其他五育的综合,而且是最高表现(掌握地位)。

5.美感教育:受到美学大师席勒的启发,蔡元培认为美育就像一座桥梁,能够连接世界观教育,所以美育是实现世界观教育的重要途径。蔡元培第一次将美育列入教育方针,提出以美育代宗教。因为当时西方的传教士来到中国开办学校,主要是传授宗教思想,所以蔡元培提出以美育代宗教。

注意:蔡元培首倡“以美育代替宗教”,实质上是对旧文化、旧教育的有力批判。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确将美育列入教育方针的教育家。如果考试问到“第一次将美育列入教育方针、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人是谁?”要知道是蔡元培。

总结:

1.军国民教育——体育。

2.实利主义教育——智育。

3.公民道德教育——德育——核心。

4.世界观教育——其他五育的综合——最高表现。

5.美感教育——美育——实现途径。蔡元培第一次提出将美育列入教育方针,提出以美育代宗教。

(二)北大改革

北大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京师同文馆是1862年设立的,是教外语的地方。1898年戊戌变法建立了京师大学堂,这也是戊戌变法的仅存硕果。后来京师同文馆并入京师大学堂,最终在1912年改为北大。

1.抱定宗旨,改变校风(改变学生的观念;整顿教师队伍,延聘积学热心的教员;发展研究所;广积图书,引导师生研究兴趣;砥砺德行,培养正当兴趣)。

解析:当时北大的风气不好,很多教师是朝廷官员来兼职,学生也多是官僚子弟,他们来上学并不是为了作学问,而是为了升官发财,蔡元培认为要整顿北大首先要改变校风,开学第一天,他说:“大学者,研究高深之学问也”,意思是大学是作学问的地方,并非升官发财的阶梯,要求学生改变学习动机。而且他还整顿了教师队伍,聘请了积极热心的教员。

2.办学原则:“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

解析:办学原则:“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意思是大学里各家各派的思想都可以学,而不是只研究某一学派,只要你足够优秀,不管你是什么派别,什么资格,都可以来北大教书。当时的北大有陈独秀、李大钊、胡适,有主张文学革命,提倡白话文的鲁迅、钱学同,还有反对革新的复古主义者黄凯、辜鸿铭等。那时的北大海纳百川,各种思想并存,非常自由。这一思想体现了蔡元培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在当时具有冲破封建专制思想的作用是积极进步的。

3.管理模式:教授治学,民主管理

解析:管理体制改革的目的是把推动学校发展的责任交给教授,让真正懂得学术的人来管理。即每个人都有发言权、管理权,组织大学评议会、学科教授会等,由教授决定方针,而不是校长一个人说了算,体现民主管理思想。改变了京师大学堂遗留下来的封建衙门作风,提高了工作效率。从而促进了学校的蓬勃发展。

4.教学体制:扩充文理,改变“轻学重术”思想;废科设系,沟通文理;改年级制为选课制

解析:(1)扩充文理:改变了“轻学而重术”的思想。“学”指知识本身,“术”是功利色彩。之前的北大就是太看重功利色彩(都是来升官发财的),而轻视知识本身,蔡元培改变了这种思想。

(2)废科设系。

(3)改年级制为选课制(类似今天的学分制)。

(三)“教育独立”思想

1.“教育独立”思想的提出背景:袁世凯上台后,又经过一系列的讨伐,我国陷入军阀混战的局面,各个地方的军阀都想夺取政权(如东北张作霖),此时国家处于战乱,没有实现真正的统一。在这种情况下,教育是很艰难的,常因为政党的更迭而无法进行下去,基于这种情况,蔡元培在1922年提出教育独立的思想,认为教育只有自成体系才能不受国家政权的干涉,不受战争影响。

2.教育独立:多选题备考。

(1)经费独立:我国每年要拿出固定的经费作为教育投资,当时因为教育经费经常被挪用,老师的工资总是发不出来,所以蔡元培提出经费独立。

(2)学术与内容独立:蔡校长提出搞教育的人应该有编写教科书的自由,因为军阀混战的情况下,不论谁上台都想操纵教育,比如袁世凯上台后,要求教科书尊孔崇儒,这是不行的。

(3)行政独立:独立于政党。蔡元培提出教授治校、民主管理,这还不够,他还要全社会的教育都独立于各大党派。

(4)独立于宗教:有些版本也称之为“思想独立”,也是正确的。蔡元培看到当时的宗教学校势力越来越大,于是提出不能让宗教去操纵我国的教育主权,提出教育应该独立于宗教。

四、考题练一练

1.被毛泽东称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教育家是( )。

A.陶行知 B.徐特立 C.杨贤江 D.蔡元培

2.下列对大学精神的解释中,不是蔡元培先生作出的是( )。

A.“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B.“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C.“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

D.“循思想自由原则,兼容并包”

3.我国最早主张以“以美育代宗教”的教育家是( )。

A.陶行知 B.徐特立 C.杨贤江 D.蔡元培

【答案】

1.D。

2.B。

3.D。

 
 
 
 
Copyright©1999-2019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