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提早备考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山东中公教师招聘网小编特整理了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学备考资料,今天给大家带来“2021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学:当代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中的“各大门派””,预祝大家考试成功!
教育学 | 心理学 | 教育心理 |职业道德 |学科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 |结构化 |说课 |试讲 |答辩
进入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飞速发展。在各国基础教育改革浪潮的推动下,我国基础教育在各领域的改革也加快了步伐。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行,在近几年的广西教师招聘考试中,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学派的相关内容也会有所考察,常见题型为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主要考察点在于学派名称、代表人物以及观点的一一匹配,下面将对当代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几大学派的相关内容进行梳理:
一、生命·实践教育学派
1.代表人物: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叶澜
学派观点:“生命·实践学派”将基于生命价值取向的教育学研究与基于生命动态生成的教育实验探索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注重根据具体的教育理论与实践,调整,关注对研究者自身学术生命的不断反思与构建,强调教育学研究需要有大智慧、大爱心、大境界等。
2.学派目的:“新基础教育”以“课堂”为着眼点,选择了“学校转型”,“新基础教育”研究定位于学校转型性研究,其根本目的在于形成新的基础教育观念和创新型学校,显性的目标是为了建设二十一世纪需要的符合时代发展的学校。
3.“新基础教育”所追求的改革效应:
(1)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2)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
(3)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
(4)把精神发展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
二、生本教育学派
1.代表人物:郭思乐教授
2.基本特征:突出学生、突出学习、突出探究、突出合作。
3.基本理念:价值观:一切为了学生;伦理观:高度尊重学生;方法观:全面依靠学
4.课程与教学观:改革的方向就是“小立课程,大做功夫”,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体现“教少学多”。小立课程指的是教给学生的基础知识要尽可能地精简,从而腾出时间和精力让学生大量地进行活动,也就是大做功夫。
5.教师观:从“纤夫”到“牧者”
三、生命化教育学派
1.代表人物:黄克剑(最早提出“生命化教育”理论)和张文质
2.价值向度:传授知识、开启智慧、润泽生命
3.教育理念:“以生命治学问,以生命统摄教育,以生命成全每一个具体、健全的生命为旨。
4.代表观点:
(1)生命化教育就是个性化、个人化教育,始终指向一个个永无重复、永难穷尽的生命个体,始终以成全每一个健全和富有个性的人为自己最为根本的目的。
(2)生命化教育对所有的生命都表现出一种真正的善意,它顺从天命,敬畏自然,并把人看作是所有生命体中的一员。
(3)它努力培植对生命的敏感、关注所有生命的价值、肯定所有生命的意义,有同情目光、慈悲心肠和大爱境界。
(4)生命化教育以成全所有生命的价值为导向,执守教育的真善美的崇高理想,便教育沐浴于人性的光辉之中。
四、主体教育学派
1.代表人物:顾明远教授提出了“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教育的主体”这一重要观点;北京师范大学裴娣娜教授主持我国的主体性教育实验。
2.学派主旨:解决人的现代化发展问题,并试图为中国教育的现代化发展和中国人现代素质的提高找出一条现实的途径。
3.代表观点:主体教育,是从哲学层面解决人的构成问题,研究人的良好素质的全面构建,主体教育关于尊重学生主体性的思想,关于促进学生个性自由充分发展的思想,关于发展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思想,由于体现了现代社会发展的主题,体现了时代精神,使我国基础教育有了一个高的目标定位。
五、新教育学派
1.代表人物:朱永新教授
2.显著特点:推动教师专业发展,通过六大行动去推动整个的素质教育发展,去推动教师的成长。
3.核心理念: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
4.四重境界:
(1)使实验成为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理想舞台;
(2)使实验成为学校提升教育品质的理想平台;
(3)通过实验使学校成为学生享受成长快乐的理想乐园;
(4)通过实验使学校成为“新教育共同体”的“精神家园”和共同成长的“理想村落”。
5.四大改变:
(1)改变学生的生存状念;
(2)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
(3)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
(4)改变传统的教育改革和教育科研范式。
六、情境教育学派
1.代表人物:李吉林
2.代表观点:把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教学模式
3.操作要素:以“情”为纽带;以“思”为核心;以“儿童活动”为途径;以“美”为境界;以“周围世界”为源泉。
七、情感教育学派
1.代表人物:朱小蔓教授
2.代表观点:提出以“情感性”为基础概念的完整教育哲学思想,强调重视情感性的个性品质,呼吁纠正现行教育中的唯认知主义,克服功利主义教育观的负向功能,提出了情感性道德教育的理论范式和符合中国国情的操作模式。
3.五大系列:把个体与世界的关系分为五大系列,分别是:人与自然、人与操作对象、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我。
八、理解教育学派
1.代表人物:华东师范大博士生导师熊川武教授创立
2.学派观点:所谓理解教育,是消除误解增进理解使教师与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与他人从而获得较好发展的过程。
3.四大观念:
(1)“理解学生,教在心灵”是教师应该具有的学生观。
(2)“理解老师,勤学奋进”是学生应该具有的教师观和学习态度。
(3)“理解自己,塑造人生”是师生应该共有的理解观,指师生应在理解对方的基础上更深刻地理解自己,不断规划和实现自己的美好人生。
4.四大意义:
(1)凸现了“理解”这一时代精神;
(2)关注着后进生这一弱势群体;
(3)开辟教师发展的新道路;
(4)促使后进生与其他学生一道前进。
最后,我们可以通过简易口诀的方式将基础教育学派的相关知识点进行识记:
【叶澜用生命实践双新;小郭大作为升本;文剑生命促个性;顾裴主体现代化;朱永新推动教师发展;吉林知情创情景;小蔓情感五系列;川武理解后进生】
最后,我们通过几道习题巩固相关知识:
1.(单选题)关于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学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生命教育学派的根本目的在于形成新的基础教育观念和创新型学校
B.生本教育学派主张“小立课程,大做功夫”,“教少学多”
C.生命教育学派提出了教育的三个价值向度:传授知识、开启智慧、点化和润泽生命
D.新教育学派的主旨是解决人的现代化发展问题,并试图为中国的教育现代化发展和中国人现代素质的提高找到一条现实的途径
【答案】D。解析:主体性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裴娣娜、顾明远等人。主体教育思想缘起于20世纪80年代。主旨在于解决人的现代化发展问题,并试图为中国的教育现代化发展和中国人现代素质的提高找到一条现实的途径。因此选择D。
2.(多选题)下列关于生本教育的内容说法正确的有( )。
A.核心理念是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
B.主张把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
C.代表人物是郭思乐教授
D.突出学生、突出学习、突出探究、突出合作
【答案】CD。解析:选项A属于新教育学派的观点,选项B属于情境教育学派的观点,生本教育代表人物是郭思乐教授,其基本特征是突出学生、突出学习、突出探究、突出合作。因此答案选择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