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2021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学:春秋战国时期教育浅谈

2021-03-04 19:29:34 教师资格考试官微
更多资料辅导请点击

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提早备考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山东中公教师招聘网小编特整理了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学备考资料,今天给大家带来“2021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学:春秋战国时期教育浅谈”,预祝大家考试成功!

教育学 | 心理学 | 教育心理 |职业道德 |学科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 |结构化 |说课 |试讲 |答辩

在教师招聘考试中,春秋战国的内容考频不高,题型主要是客观题,单多判。但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和封建时期划分的年代,并且私学在这一时期兴起,所以这个时期的知识点需要大家掌握学习,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

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制度转向封建制度的大变革时期,转变的原因有很多,例如我们熟知的春秋时期的五霸主,但究其根源是其经济发展不能满足当时的社会需要,最终导致崩盘。

在教育方面,春秋时期之前,教育的组织形式只有官学,但是随着西周的覆灭,官学的发展也随之衰败,其中影响的原因中,政治的因素占主要地位。如:1.世袭制度造成贵族不重视教育;2.王权衰落导致学校荒废;3.战争动乱打破旧的文化垄断等。随后私学兴起,它适应了新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地主阶级为了发展需要新人才,新的理论来为他们的利益服务,并且促进了新的文化教育机构-私学的发展。私学的发展,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使文化知识传播于民间,私学的自由讲学,自由传授也促进了各学派的形成。在私学首创这里,史料上并无记载,在山东的考题中,有过考查私学首创者是谁,题的说法是,一般认为私学是孔子首创的。这种说法只在山东适用。在春秋时期,郑国的邓析曾创办过私学,进行政治宣传教育,鲁国的少正卯的私学与孔子的私学并立,两家竞争很激烈,但为何会有山东的这种考法呢,是因为孔子在讲学时游历各国,在他的提倡和宣传影响下,私学则更加盛行,并且,孔子私学的弟子达到三千人,是当时办学规模最大,教学内容最充实、教学经验最丰富、培养人才最多、影响最深远的一所。

私学的产生是由于社会发展的需要,私学的发展也促进了思想学术上的百家争鸣,但是春秋时期只是百家争鸣的序曲,到了战国时期,达到百家争鸣的高潮。

战国时期是个社会转变时期,新的封建生产关系在奴隶制的母胎里成熟,生产力也极大的发展,所以,它的思想、文化、科学也迎来了繁荣时期。首先,我们先来介绍一下战国时期的教育特点,可以总结为养士之风以及百家争鸣。其中养士之风的发展源于战国时期各个国家的争斗,各国王公为了自己国家的壮大便进行私门养士,其中齐国的稷下学宫便是典型的例子。养士之风也为百家争鸣提供了条件,为了让学者能够为己所用,各国的执政者并不局限于门下学士是哪家哪派,并且来去自由,我们所说的百家争鸣也不是真的有百个学派,是虚指,乃是形容学派之多,汉初司马谈总括为六家,顺序为阴阳、儒、墨、法、名、道。其中对私学发展影响最大的是儒家、墨家、法家、道家,其中称儒墨为显学。战国时期教育场所中,比较有名的是战国的稷下学宫,它既是战国百家争鸣的中心与缩影,也是当时教育上的重要创造。稷下学宫是一所由官家举办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学校,并且在其中还可以进行讲学、著述、育才活动为一体。通过它的种种的职能,体现它作为一所高等学府的存在价值。稷下学宫的能长期发展的原因取决于它的特点:1.学术自由:在稷下学宫的创办时,其本意就是号召各派学者对齐国实现统一进行讨论,为了鼓励讨论,君主让学者们“不治而讨论”,并且在稷下的各门各派其学术地位都是平等的。2.待遇优厚:待遇优厚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政治上,可以“不治而议论”,二是,物质待遇上,君主将稷下学者列为上大夫。

所以,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经济政治发展的变革,教育从官学独大变为私学兴盛,为后来教育发展提供了基础。

好了,接下来我们再通过几道题目练习一下吧!

1.【单选题】鲁迅在“三味书屋”所接触到的办学形式在我国最早兴盛于( )。

A.商周 B.春秋战国 C.秦汉 D.盛唐

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教学形式。“三味书屋”是一种私学,私学兴起于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官学衰落,私学兴起。所以选择B。

2.【单选题】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中国教育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学校教育制度是( )。

A.国学 B.私学 C.太学 D.乡学

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稷下学宫的办学形式。稷下学宫是一所由官家举办而由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学校。国学是西周的教育场所,魏晋南北朝在教育场所上立国子学与太学并列,两汉时期,教育场所设置官学和私学。故正确答案为故此题选B。

 
 
 
 
Copyright©1999-2019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