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提早备考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山东中公教师招聘网小编特整理了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学备考资料,今天给大家带来“2021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学:“纵横”观孔子(中)”,预祝大家考试成功!
教育学 | 心理学 | 教育心理 |职业道德 |学科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 |结构化 |说课 |试讲 |答辩
在上次的学习中,我们一起对在教师招聘中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孔子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我们了解了孔子的思想基础是内“仁”外“礼”,而且以“仁”作为道德修养的最高标准。孔子关于人性的探讨是“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者,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也提出了“性相近,习相远也”,基于此,提出了他的教育方针也就是“有教无类”。今天我们继续深入的去认识孔子,一起走进“纵横”观孔子(中)。
(一)论教育功能
教育的功能有很多,如果按照教育功能的作用对象可以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孔子也从这两个角度探讨了教育的功能,在个体功能方面和他的人性论相吻合,他提出了“性相近,习相远”。在社会功能方面,孔子有着比较独到的论断,我们都知道,教育的社会功能包含了教育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关系。孔子在说到教育的政治功能的时候提出了“为政以德”,也就是以道德为政。在《论语》中记载了一个事件,体现了孔子关于教育经济功能的看法。《论语 子路》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这句话的提出,也表明了孔子是世界上第一个探讨教育与经济之间关系的人。当然,孔子也说到了教育与军事“足食、足兵、足信”以及与行政和法律等。
(二)论教育目的
在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方面,孔子本身想要培养的是“德才”兼备的君子。“德”是对自己而言的,对自己要能够做到安己,“才”是对其他人而言的,要能安人以致达到安国家,安百姓的程度。具体“德才”兼备的君子有什么的表现?孔子说“君子道者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除了自身所提出的教育目的外,孔子也受到了弟子子夏的影响,子夏提出了“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这句话如果体现到教育目的的本位论,毫无疑问的是一个社会本位论。
(三)论教育内容
为了达到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的目的,孔子的教育内容包含了道德教育和知识教育两个大的方面。“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其中的“行、忠、信”都是孔子的道德教育内容,也是孔子教育的核心内容。“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但是在考试当中,更多愿意考查孔子的文教,孔子的文教就是著名的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一定要注意的是,六经并不是孔子自己创造的,而是他整合了当时社会中的教育内容,整合编成的六经,因为孔子讲求的是“述而不作”,这与墨家的“述而且作”的创造精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以上就是关于孔子的教育功能、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下面我们通过两道题来巩固一下:
1.“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是( )提出的。
A.孔子 B.董仲舒 C.子夏 D.孟子
【答案】C。解析:“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是由孔子的弟子子夏提出,含义是做官的事情做好了还有余力,就更广泛地去学习以求更好;学习学好了还有余力,就可以去做官以便更好地推行仁道。虽然孔子也认同子夏的这句话,但是提出者是子夏。故本题选C。
2.世界上最早探讨教育与经济之间关系的人是( )。
A.孔子 B.子夏 C.苏格拉底 D.亚里士多德
【答案】A。解析:《论语 子路》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翻译为:孔子到卫国,冉有给他驾车。孔子说:“好多的人啊!”冉有问:“人多该怎么办呢了?”孔子说:“让他们富裕起来。”冉有又问:“富裕了又该怎么办呢?”孔子说:“教育他们。”可见,这里探讨的是教育与经济之间的关系,孔子也是世界上最早探讨教育与经济之间关系的人。故本题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