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提早备考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山东中公教师招聘网小编特整理了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学备考资料,今天给大家带来“2021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学:课程目标的取向”,预祝大家考试成功!
教育学 | 心理学 | 教育心理 |职业道德 |学科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 |结构化 |说课 |试讲 |答辩
课程目标的四种取向,在教师招聘考试中经常出现考题,一般来说题型多为客观题,且对大多数考生而言,不好甄别,既是重点也是难点,考题比较灵活。在本文中,将结合常见的考题以及历年考题,带领大家对这部分的内容进行系统的梳理,希望对大家的备考有一定的帮助。
舒伯特认为,课程目标主要有四种类型:普遍性目标取向、行为性目标取向、生成性目标取向、表现性目标取向。
“普遍性目标”是将一般教育宗旨或原则,直接运用于课程领域,成为课程领域一般性、规范性的课程目标。它是一种古老而且长期存在的课程目标取向,上可追溯到中国的先秦,西方的古希腊、古罗马时期。日本课程标准中“热爱国家”“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义务感”,我国课程标准总目标中的“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等表述都是普遍性目标取向。这种目标取向具有普遍性、方向性、指令性的特点,但最大的问题在于表述模糊,具体实践怎么操作,并无指导意义。大家可类比诸如柏拉图、赫尔巴特等诸多教育家提出的教育目的,是用来指导所有教育工作的。
比如:中国古代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属于普遍性目标。
而“行为性目标”则相反,是以显性化、精确性、具体的、可操作的行为动词加以陈述的课程目标。它指明了课程与教学过程结束后学生身上所应发生的行为变化。行为性目标的最大特点是具体可操作。大家可类比布鲁姆的教学目标,泰勒的课程目标等,都是行为性目标取向。
比如:“一节课结束后,学生能写出50个生字”就是典型的行为性目标。
“生成性目标”是在教育情境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课程目标。它关注的是学习活动的过程,而不是由外部事先规定学习者要达到的结果。生成性目标的思想可以追溯到杜威,在他看来,目的不应是预先规定的教育经验,而是教育经验的结果。这类目标能够考虑学生兴趣的变化、能力的形成和个性的发展,把过程与结果、手段与目的有机地统一起来,让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产生自己的目标。
比如:让学生尝试制作、绘画等都属于生成性目标。
“表现性目标”涉及的主要是艺术领域,在艺术教育领域里,学生常常会有一些自己对艺术的想法,预定的行为目标是不适用的,“表现性目标”是指每一个学生在具体教育情境的各种相互作用中产生的个性化表现。而学生在具体教育情境中的具体行为表现是无法确切地提前知晓的,因此,“表现性目标”所追求的不是学生反应的同质性,而是反应的多元性。它关注是学生在活动表现出来的首创性的反应形式,而不是在活动之初预先规定的目标。“表现性目标”的特点是个性化、开放性。
比如:老师带着学生参观动物园并让学生说一说看到的最有趣的事就属于表现性目标。
结合常见的考题,我们将这部分内容进行相应的巩固。例如:
“在科学课程中,学生将通过科学探究等方式理解科学知识,学习科学技能,体验科学过程与方法,初步理解科学本质,形成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句话表述的课程目标是( )。
A.表现性目标 B.行为性目标 C.普遍性目标 D.生成性目标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行为性目标是指完成课程后,学生自身行为的一个变化,它是一种可观测,可操作的一个目标。题干中,学生理解科学知识、学习科学技能、体验科学过程与方法、形成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分别对应教学结束后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领域,是具体可操作的。故为行为性目标。
选项A,表现性目标在意学生的个性化反应,在意学生创造性,不合题意。
选项C,普遍性目标代表一般的教育宗旨,不是可操作的行为,不合题意。
选项D,生成性目标在意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结果,题干中的表述是学生最后的学习结果表述,不合题意。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