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提早备考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山东中公教师招聘网小编特整理了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学备考资料,今天给大家带来“2021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学:孔子的教育思想”,预祝大家考试成功!
教育学 | 心理学 | 教育心理 |职业道德 |学科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 |结构化 |说课 |试讲 |答辩
众所周知,孔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是中华文化思想的集大成者。在中国教育史领域,孔子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当然,也就成了教师各类考试中的“宠儿”,不论是教师资格证还是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中,都能寻得他的身影。接下来,小编带大家走进孔子,来领略他的教育思想吧。
一、锁定考点
(一)生平简介
孔子,名丘字仲尼,出生在一个落寞的贵族家庭,自小聪明好学,二十岁时知识已经相当渊博,被当时人称为“博学好礼”,青年时期的他在一个小官位上就表现出惊人的管理天赋和政治才能。事无巨细且力行近乎完美,这样的他受到上层的青睐,官位也越来越高,曾担任鲁国的代理宰相,在他管理的仅仅三个月时间,鲁国内政外交等各个方面就均大有起色,国家实力大增,百姓安居乐业,各守礼法,社会秩序非常好,史书上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一时间孔子名声大噪,齐国感受到了威胁,送美女与鲁国公令其成迷美色,无心朝政,而孔子这样出挑的才子也成了众矢之的,被排挤离开了鲁国,开启了他周游列国的漫漫长路……孔子在政治上的不得志为他在教育领域的伟大成就埋下伏笔,游说列国之后最终返回鲁国,专心执教。
孔子打破了教育垄断,将私学发扬光大,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有很多皆为各国高官栋梁。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他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尊为至圣、万世师表。曾修《诗经》、《尚书》,定《礼记》、《乐》,序《周易》,作《春秋》。创立儒家学派,对中国乃至世界都影响深远。
(二)教育思想
孔子的思想以“仁”与“礼”为核心展开,主张“以德为政”。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这种方略打破了传统的礼不下庶人的信条,打破了贵族和平民间原有的一条重要界限。
在教育目的层面,孔子主张培养从政的君子。君子需德才兼备并且“学而优则仕”,学有余力之后应当去选择做官,造福人民百姓。由于孔子对从政君子的提倡,这类人才需要较高的道德政治素养,因此孔子还倡导学校教学应当将德育放在首要地位,正所谓“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在人性论层面,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人的天赋素质相近,正所谓“性相近,习相远也。”个性差异主要是因为后天教育与社会环境影响。因而人人都可能受教育,人人都应该受教育。
在道德教育层面,孔子孔子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礼”和“仁”。其中“礼”为道德规范,“仁”为最高道德准则。在道德修养方面,他提出树立志向、克己、践履躬行、内省、勇于改过等方法。尤其是“克己复礼”,这一“礼”为周礼,孔子希望人人都能通过一系列的礼仪来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从而推动“大同社会”的实现。
在教学思想层面,“学而知之”是其教育思想的主要思想,主张不耻下问、虚心好学的同时,他还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正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同时还必须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结合当下教育改革来看,孔子的思想也算是一部分,新课改强调要这种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实践经历,甚至教学内容也逐步生活化,可操作化,为的就是能够与实践相结合。
在教学方法层面,他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人的。他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思是教师应该在学生认真思考,并已达到一定程度时恰到好处地进行启发和开导,他又是最早采用因材施教方法的教育家。孔子的这两大思想对于现今的教育行业还是影响颇深,现行的素质教育不就是以启发和因材施教为主的吗?
在教师观层面,孔子则认为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仅言教,更重身教,以自己的模范行为感化学生。他与学生的关系十分融洽,是中国古代教师的光辉典型。正所谓“桃李满天下”便正是形容孔子的丰功伟绩。他的教育活动不但培养了众多学生,而且他在实践基础上提出的教育学说,为中国古代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
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将私学发扬光大,提出“有教无类”的口号,在古代率先打破“唯官有学而民无学”的贵族垄断文化格局,提倡在平民阶层中的文化教育,而且身体力行。孔家弟子在社会上影响很大,人数众多且符合当时执政者意愿,形成了中国古代的第一大学派的“儒家”,与“墨家”并成为当时两大显学。儒家思想经历朝历代演变,对中国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思想核心 | 教育目的 | 人性论 | 道德教育 | 教学思想 | 教学方法 | 教师观 |
“仁”与“礼” | 培养从政的君子 | 天赋素质相近(性相近,习相远也) | 以“仁”为最高道德标准,以立志、克己复礼、实践、内省、勇于改过等为方法 | 学而知之、不耻下问、虚心好学、学思结合、躬亲实践、 | 启发式教学、因材施教 |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
孔子的教育思想表格汇总:
二、试题演练
1.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提出了许多师德思想。他说: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论语·为政》)这段话反映了孔子( )思想。
A.热爱学生,有教无类 B.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C.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D.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1.【答案】B。解析:这句话的意思是,看明白他正在做的事,看清楚他过去的所作所为,看仔细他的心安于什么情况。这个人还能如何隐藏呢?这个人还能如何隐藏呢?体现孔子因材施教,循循善诱的思想。故本题答案选B。
2.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明孔子很强调( )。
A.启发式教学 B.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C.因材施教 D.学习与行动相结合
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教育学家观点的理解。孔子认为光学习不思考,即如果单纯通过博学和审问获得感性知识,而不是经过思维加以分析整理、引申归纳,提高到理性水平,则所学虽博,所问虽多,也必然是茫然若失,不会有心得和收获;反之.光思考不学习,则所思虽勤,结果仍会疑难重重,问题得不到解决。题干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含义是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体现学习与思考要相结合。故B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