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2021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学:孔子思想整合

2021-02-18 17:41:30 教师资格考试官微
更多资料辅导请点击

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提早备考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山东中公教师招聘网小编特整理了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学备考资料,今天给大家带来“2021山东教师招聘教育学:孔子思想整合”,预祝大家考试成功!

教育学 | 心理学 | 教育心理 |职业道德 |学科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 |结构化 |说课 |试讲 |答辩

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着私学的兴起,直至繁荣,在学术界掀起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儒家学派是先秦诸子中对后世影响最为广泛和深远的一个学派,由春秋末孔子首创;但,在孔子死后,儒家内部也出现派别之争,它们之间的观点很不相同,都自认是代表孔子的儒家思想,就当时和后世的影响力来看,孟子和荀子两派尤为突出。本次文摘,小编就针对孔子的思想进行整合对比,从多维度整合和拓宽知识学习的范围。

1.教育目的——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

首先,君子的培养具有三方面的要求,即“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其次,君子的来源,主张从平民中培养德才兼备君子,即“学而优则仕”。

2.办学方针——有教无类

有教无类办学方针的提出与官学针锋相对,打破了奴隶主贵族阶级对教育的垄断,主张把受教育权利的范围扩大到平民阶层,充分体现了教育公平的思想。如,在当时,孔子提出“只要本人有学习的意愿和想法,奉送10条干肉做师生见面礼,就可成为其弟子,接受教育”,现在看来也是非常有趣、很真实啦!

3.教育功能

按照教育作用的对象,将教育的功能划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孔子在阐述教育的功能时,既主张教育能在社会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又强调这种作用是建立在教育对人的发展有重要作用的认识基础上的。

(1)对人的作用——人性论

①提出“性相近、习相远”。“性”指的是先天素质,“习”指的是后天的影响,包括环境、社会教育,意思就是人的先天素质没有多大区别,由于的环境教育使人差异巨大,这一论断的提出,实质上也是对贵族阶级天生优越的巨大冲击;

②将人性划分为三等:一等“生而知之者”、二等“学而知之者、困而学之”、三等“困而不学”。

(2)对社会的作用——庶富教

孔子认为,教育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将其列为立国治国的三大要素,即“庶富教”。庶,指的是要有非常多的劳动力;富,指的是人民百姓要有充足丰富的物质生活物资和条件;教,指的是使百姓受到伦理道德教育,是臣民安分守己。可见,孔子认为安邦建国不仅要有人力和经济支持,伦理教化也必不可少,就三者关系而言,庶和富是教育发展的先决条件,即教育与经济发展密不可分。因此,孔子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阐述教育与经济间关系的教育家。

4.教育的内容——六经;文行忠信

孔子主张通过教育为社会培养从政为官的君子,而君子需要能文能武、德才兼备,故而在教学中有选择性的筛选了相应的内容,其核心仍然是在西周的“六艺教育”为传承,进行将所学学科进行调整和改变,具体如下:

①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

②四教:文、行、忠、信。文,是指就是西周时期的《诗》、《书》、《礼》、《乐》,即各种文学类知识;行、忠、信,则指的是品行、忠诚、信实,代表的就是道德教育的要求。不难发现,孔子的教育内容就是涵盖了文化知识和道德教育两部分,并主张将道德教育居于首位,即孔子所说“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5.教学方法和教学原则

(1)启发式教学

《论语》中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个方面的东西,那就不再教他了。”,这显然就是强调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自身的独立思考、主观能动性,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的启发式教学思想。当然,后期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也体现的是启发式思想,但是和孔子相比还是晚了几十年,所以孔子也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思想的人。

(2)学、思、行

孔子主张“学而知之”,认为学是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和手段。学,不仅是学习前人总结的、书本上的间接经验,也要通过思考和实践行动来学习积累直接经验;尤其是在论述学习与思考的关系时,提出了经典的语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因材施教

孔子是我国教育史上首倡因材施教的教育家,这也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人才需求紧密相关。春秋私学的兴起,使得学校学子的情况愈加复杂,如单纯就年龄而言,多数是青年,也有成年;面对特殊和复杂的人群,集中一刀切的教学显然不可行,因材施教就是当时最好的人才培养方式了。

当然,除了上述教学原则和方法外,在孔子一生的教育实践中,还总结了诸如温故而知新、循序渐进、循循善诱等等多种教学思想,小编就不再一一列举啦!

 
 
 
 
Copyright©1999-2019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