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更好的备考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山东中公教师招聘网小编特整理了山东教师招聘笔试模拟题备考资料,今天给大家带来“2021山东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模拟题试卷”,预祝大家考试成功!
一、单选题
1.“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这说明了( )对教育的影响。
A.老师 B.教学方法 C.父母 D.环境
2.老师采取画小星星,贴笑脸等方式鼓励学生的德育方法是( )。
A.品德评价法 B.榜样示范法 C.陶冶教育法 D.实际锻炼法
3.教师以麻木不仁的态度对待学生,是教师职业倦怠中( )的表现。
A.情绪衰竭 B.去人性化 C.成就感低 D.自我效能感低
4.道德情感体验的表现形式分为直觉情感体验,想象情感体验和伦理情感体验,下列属于伦理情感体验的是( )。
A.歹徒持刀伤人,奋不顾身与之搏斗。 B.周恩来同志受广大人民的热爱
C.爱国主义情感 D.以上都不是
5.青少年喜欢追求时尚、赶时髦,这在心理学上叫做( )。
A.晕轮效应 B.从众 C.模仿 D.服从
6.小王花了十分钟把《静夜思》背下了,再读了五分钟,这种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属于( )。
A.深度加工 B.运用记忆术 C.适当过度学习 D.合理进行复习
7.某教师经常公开向学生说:“读书考大学,是为了自己,不是为了别人,好好读书将来能找到一个好的工作,挣下大把的钱,可以找一个漂亮的老婆,生一个聪明的儿子,可以使人生活愉快,人生充实,前途美好,事业辉煌,所以,我强调读书是为了自己。”该教师的这种观点,违反了我国依法治教的哪项基本原则( )。
A.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原则
B.受教育机会平等原则
C.教育法制统一的原则
D.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8.在家里听到远处传来的火车声和家人的谈话声,明明家人谈话的声音要大于远处的火车声,但你仍然认为远处的火车声音更大,这是知觉的( )在起作用。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9.下列哪种记忆可以通过语言传授而一次性获得,它的提取往往需要意识的参与,如我们在课堂上学习的各种课本知识和日常的生活常识都属于这类记忆。( )
A.动作记忆 B.词语记忆 C.程序性记忆 D.陈述性记忆
10.某生害怕上课点名回答问题,当他发现坐在后排并趴在桌子上时,不容易被提问,于是后来就越来越多的表现出类似行为。从行为主义的观点来看,这是由于该生曾受到(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塑造
11.我国的武术动作教学中,不仅有教练员的动作示范,而且每一个基本动作往往有一个形象的名称,如:太极拳中有“白鹤亮翅”、“金鸡独立”等。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这样的名称对动作技能的促进作用是( )。
A.便于语言编码
B.便于动作形象编码
C.提高学习兴趣
D.便于言语和形象双重编码
12.项羽在鸿门宴中没有听从谋士范增的建议杀掉刘邦,最后落得了英雄末路,乌江自刎的下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项羽最需要培养的意志品质是( )。
A.自制性 B.果断性 C.自觉性 D.坚韧性
13.甲在看书时喜欢做摘抄,乙在看书时喜欢将内容以图表的方式画出来。下面对二者的认知结构的正确描述是:( )。
A.甲具有更具体、更完整的认知结构
B.乙具有更具体、更完整的认知结构
C.二者的认知结构的具体性和完整性水平是相同的
D.二者的认知结构中具有不同类型的信息
14.外语课上,曾老师让教室的光线柔和,提供舒适的桌椅并排成半圆形。曾老师受过演剧和心理学的训练,能够运用姿势和语调并借助选定的音乐使学生理解词句的意思,以此来进行愉快而不疲乏的外语学习。曾老师使用的这种教学模式属于( )模式。
A.范例学习 B.有意义学习 C.暗示教学 D.发现教学
15.在对学生的论文进行评分时,教师可能会因为对学生的总体印象影响到对论文的评价。这种现象被称为( )。
A.破窗效应 B.短板效应 C.晕轮效应 D.鲶鱼效应
二、多项选择题
1.属于注意的分配的是( )。
A.教师上课关注每位学生 B.学生边听课边记笔记
C.学生上课时被室外的喧闹声吸引到 D.阅读时“一目十行”
2.一天王虎和同学发生了矛盾,班主任李老师批评了王虎后,并把他的母亲请来在办公室进行了交流。第二天,王虎又与别班同学发生了打架事件,李老师非常生气,把王虎请出教室。王虎说都怪你把我妈妈找来,他打我,我就去打别人,李老师在事后经过了解才知道,原来王虎的父母在他小的时候就离异了,平时有他的母亲管着他的学习,他的母亲脾气比较暴躁。
通过上述材料可知,要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应( )。
A.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B.尊重、信任学生
C.要了解研究学生 D.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
3.因为想要顺利通过考试,所以学生会上课专心听讲,下课主动完成作业,并且去看之前不想看的辅导材料,甚至生病了还坚持学习。由此可以判断出学习动机的功能有( )。
A.激活 B.定向 C.维持 D.调节
4.以下行为能提高中小学生合作意识的是( )。
A.学生自己组织班级班会活动
B.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小组展示的机会
C.组织集体体育活动和竞赛
D.对学生学习成绩进行排队
5.李老师在做班主任期间,在家校联系中除了平时和家长保持电话联系外,同时利用休息时间到个别学生家里家访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还给家长讲一些教育学生的知识,以便更好的教育孩子。根据《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相关规定,李老师的行为( )。
A.凸显了爱岗敬业精神 B.体现了严谨治学的要求
C.符合为人师表的要求 D.符合关爱学生的要求
6.教师与学生人格平等体现在哪里?( )
A.不用高高在上的眼光看待学生
B.和小学生交流,交谈时要蹲下来保持平等
C.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自己作到,不凌驾于学生之上
D.不以个人的权威或职业地位掩饰自己,不带假面具
7.以下几种现象中,能够典型表现“注意的集中性”的是( )。
A.“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B.“一目十行”
C.学习英语要做到“眼到、耳到、口到、手到”
D.“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三、判断题
1.《学记》中的“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这句话反映了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
2.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教育目的的实现则是教育活动的终点。( )
3.教育可以改变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方向。( )
4.在知识学习的初级阶段,模象直观的教学效果优于实物直观。( )
5.世界上最早的师范教育机构诞生于法国。我国最早的师范教育产生于清末。( )
6.能再现的一定能再认,能再认的未必能再现。( )
7.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阿特金森,最早提出了自我效能感的概念。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
8.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等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 )
9.知识再认是知识巩固的起点,在知识巩固过程中占主导地位。( )
10.分组教学中的外部分组指的是按年龄编班的班级内,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等编组( )
四、简答题
1.简述启发性教学原则,谈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贯彻启发性原则。
2.在教学应用中,教师应该如何把握不随意注意的规律。
五、论述题
1.联系实际,谈谈什么是创造性思维?教师应当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六、案例分析题
1.在一节主题班会课上,班主任首先导入本次班会的主题:“每天清扫,清扫的是什么?”然后联系上周全校教工在本班教室开会时教室卫生的不良情况,让上周末打扫卫生的三名同学陈述未搞卫生理由。学生陈述完理由之后,教师让全体学生谈体会、想法或感言。五分钟后,教师感言:感言一:“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感言二:“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比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比矣。”教师问学生:这些话与清扫卫生有何联系?学生深思熟虑后谈出了自觉、责任心、人品、氛围、习惯养成等观点。教师顺势引导到《边城》中的翠翠,进一步谈启发与感受,最后归纳:每天清扫,清扫的其实是心灵。
请根据上述案例分析总结出上好主题班会课的基本要求。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模拟题试卷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环境对教育的影响。题干的意思是虽然你让一个齐人来辅导(你儿子说齐国话),但是周围有一群楚人在干扰,即使你天天打(你儿子)让他学会(说齐国话),也是不可能的;带他来到齐国首都最繁华热闹的庄、岳两地,并让他在这里住上几年,即使你天天打他让他说楚国话,也是不可能的。这句话说明了环境对教育的影响。故本题答案为D。
2.【答案】A。解析:品德评价法是依据一定的要求对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予以评定、褒 贬,使受教育者从中受到教育的方法。
3.【答案】B。解析:玛勒斯等人认为职业倦怠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情绪耗竭,指个体情绪情感处于极度的疲劳状态,工作热情完全丧失;二是去人性化,即刻意在自身和工作对象间保持距离,对工作对象和环境采取冷漠和忽视的态度;三是个人成就感低,表现为消极地评价自己,贬低工作的意义和价值。根据题干描述,是典型去人性化的体现,因此答案选择B去人性化。
4.【答案】C。解析:直觉的道德情感,即由于对某种具体的道德情境的直接感知而迅速发生的情感体验。想象的道德情感,即通过对某种道德形象的想象而发生的情感体验。伦理的道德情感,即以清楚地意识到道德概念、原理和原则为中介的情感体验。例如,爱国主义情感和集体主义情感就属于伦理的道德情感。因此选择C爱国主义情感。
5.【答案】B。
6.【答案】C。解析:适当的过度学习,指实际学习的次数要适当超过刚好能够回忆起 来的次数。深度加工,是指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的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 记忆的方法,如给材料补充细节、举出例子、做出推论,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记忆 术是一种辅助记忆的方法。
7.【答案】A。解析:本题考察教育政策法规中我国教育法的基本原则知识。
选项A,保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是我国教育工作必须始终不渝地贯彻实施的一项根本性的原则,也是我国教育区别于西方国家及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教育的根本标志。
选项B,受教育机会平等原则是指公民在受教育方面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具有平等的法律地位,不因公民的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的不同或差别而受到不平等的待遇。
选项C,教育法制统一原则是教育法制定的基本原则之一,是指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由国家机关统一制定、统一实施,对全体公民和法人组织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教育法制统一的原则,体现为教育法律法规制定权只能由国家机关在各自的职责权限范围内行使,教育法律法规的执行只能由国家机关或有关机构依法行使,其他任何组织和个人均无权行使,教育法律法规的效力按发布机关、调整对象及适用范围,形成层次有序、协调统一的整体,以维护教育法制的统一和权威。
选项D,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要求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既要依法行使其教育权或者受教育权,又要依法履行相应的义务,不能把权利和义务对立起来,片面地强调权利的享有或者义务的履行。
由题干关键词“学生读书考大学是为了自己”可知,该教师的观点是教育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导向,所以违反了依法执教中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原则;故此题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