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2021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常见知识点“郡县制”练习题

2021-06-26 18:17:43 教师资格考试官微
更多资料辅导请点击

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更好的备考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山东中公教师招聘网小编特整理了山东教师招聘笔试模拟题备考资料,今天给大家带来“2021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常见知识点“郡县制”练习题”,预祝大家考试成功!

一、考情介绍

郡县制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秦朝在全国推广,以后历代基本沿用。郡县制从根本上否定了分封制,打破了西周以来分封割据的状况,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分裂,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为现代的行政区划划分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参考。

“郡县制”是教师招聘考试中的常见知识点,着重考查郡县制的内容、影响等。题型多以单项选择题、材料分析题等形式出现,故为大家整理部分题目,以供大家练习。

二、典型例题

1.中国古代秦汉地方行政区划开始是郡、县两级,后来在郡之上又设置了州。唐代为道、州、县三级,宋代为路、州、县三级。元代实行行省制度,行省以下的行政区划,依次是路、府、州、县。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的发展演变表明( )。

A.经济发展区域化程度提高 B.最基本的单位县较稳定

C.中央对地方控制日益削弱 D.君主专制体制日趋完备

2.从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中国古代的国家结构体系具备了逐渐脱离“三代”时期多元化的联邦治理模式而向单一制中央集权模式转型的客观条件。这里的“客观条件”最主要是指( )。

A.分封制的瓦解,郡县制的形成 B.宗法制的瓦解,皇帝制度确立

C.分封制的瓦解,实行郡国并行制 D.秦灭六国后,实行三公九卿制

3.“苍梧”原为战国楚地,大致在今湘江上游一带。秦朝设苍梧郡,其方位在今湖南东部的湘、资二水流域,南以五岭为限。汉武帝时重置苍梧郡,郡治广信(今广西梧州),辖境则基本移至岭南地区。材料中“异地同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家治理体系的创新 B.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C.封建经济的渐趋恢复 D.统一王朝疆域的北扩

4.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含义?( )

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 B.七国之乱因汉初而爆发

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 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 秦始皇全面推行郡县制,以郡统县,郡行政长官称守,掌一郡行政等事务,设郡尉负责军事。郡下设县,县行政长官称县令。每年岁末,郡守派遣官吏赴京师上计(地方官吏于岁末年终将一年的政绩汇报给国君或上级官员),向中央呈交记录本郡情况的计簿。朝廷据此行赏罚。县则在郡上计前,向郡守呈交县计簿。中央派监御史监察郡政,纠举弹劾有罪过的官员。

——摘编自《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三 “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1)材料一中周武王实行的是什么政治制度?受封的主要是哪些人?

(2)根据材料二,概括秦朝中央政府通过郡县制来加强对地方控制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郡县制全面推行的政治条件。

(3)新举措相对于原来的封建制有什么特点和意义?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最基层的行政区划都是县,表明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故选B项。A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地方行政区划层级越来越多,中央对地方控制日益加强,排除C项;君主专制反映的是君权与相权问题,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2.【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分封制的瓦解使中国古代的国家结构体系逐渐脱离“三代”时期多元化的联邦治理模式,郡县制的形成有利于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故A项正确。宗法制的瓦解与皇帝制度的确立无关,B项错误;实施郡国并行制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C项错误;三公九卿制是中央官制,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但其与材料主旨不符,D项错误。故选A项。

3.【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苍梧”原为战国楚地,秦朝实行郡县制,在原楚国苍梧设长沙郡,另设苍梧郡;汉武帝推行“推恩令”,重置苍梧郡,辖境南移至岭南,旨在削弱地方王国势力;由此可知,材料所述“异地同名”的现象主要原因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创新,故选A项。材料反映的是地方“异地同名”,未涉及到皇权情况、经济情况,故排除BC项;从秦到汉,苍梧郡辖境不断南移,不能说疆域的北扩,故排除D项。故选A项。

4.【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指秦末发生农民起义是因为秦的暴政而不是推行郡县制造成的;西汉七国之乱表明封国制容易造成地方叛乱而郡县制不易发生叛乱,综合上述两个观点和“秦制之得亦明矣”分析可知,题干材料的主旨是表明郡县制与分封制相比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是巩固统治的有效方法,因此C项符合题意。ABD项与上述材料主旨不一致,仅是材料中的观点之一,排除。故选C项。

5.【参考答案】

(1)制度:分封制。

对象: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

(2)措施:郡县官员分工明确;定期对郡县官员实行考核;中央派员监察地方官。

条件:秦始皇统一六国。

(3)特点:中央垂直管理地方;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调动,不得世袭;没有封地;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意义: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或实现多民族国家的大一统。

 
 
 
 
Copyright©1999-2019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