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2021山东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练习题

2021-01-27 18:35:43 教师资格考试官微
更多资料辅导请点击

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提早备考山东教师招聘考试,山东中公教师招聘网小编特整理了山东教师招聘试讲备考资料,今天给大家带来“2021山东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练习题”,预祝大家考试成功!

教育学 | 心理学 | 教育心理 |职业道德 |学科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 |结构化 |说课 |试讲 |答辩

一、单选题

1.学会抓握的婴儿看到床上的玩具时,会反复用抓握的动作去获得玩具。当婴儿一个人的时候,玩具又较远,但能够看得见,手够不着时,他仍然用抓握的动作试图得到玩具,这一动作过程就是同化,婴儿用以前的经验对待新的情境(远处的玩具),即主体能够用已有的图式把刺激整合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与教育,这属于( )。

A.同化 B.顺应 C.图式 D.平衡

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发展观。同化是指有机体面对一个新的刺激情景时,把刺激整合到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中。题干中,婴儿用以前的经验对待新的情境,用已有的图式把刺激整合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属于同化。故此题选A。

2.父母给莉莉多次讲大灰狼假装兔妈妈,闯进小白兔家里想吃小白兔的故事。故事中的大灰狼凶残、狡猾,莉莉以后一听到“大灰狼”就会感到憎恶或害怕,一听到“小白兔"就感到高兴,想亲近它。根据加涅的学习结果的分类,这种学习属于( )。

A.言语信息 B智慧技能 C.动作技能 D.态度

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加涅的学习结果的分类。加涅按照学习结果的分类,将学习分为五种类型。分别是言语信息、智慧技能、动作技能、认知策略、态度。态度是指对人、事物及事件所采取的行动。包括对家庭、社会关系的认识,对某种活动产生的情感等。题干中莉莉以后一听到“大灰狼”“小白兔",她的反应是态度的学习。故此题选D。

3.学生不仅能从营养学的角度将黄豆和洋葱归入蔬菜,使之成为蔬菜这一知识系统的具体内容,也要能从植物学的角度懂得了豌豆是植物的种子,而洋葱是植物的茎。所遵循的教学原则是( )。

A.逐渐分化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整合协调原则

3.【答案】D。本题考查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理论。整合协调原则是指如何对学生认知结构中现有要素重新加以组合。奥苏贝尔认为所有导致整合协调的学习,同样也会导致学生现有知识的进一步分化。题干中学生对已有的知识进行重新的组合,体现了整合协调原则。BC不属于奥苏贝尔的教学原则,故此题选D。

4.课堂上老师让同学们“尽可能地举出布料的用途”,同学们给出的回答有“做衣服”“做玩偶”“制作笔筒”“做围巾”“弄成披风”“做手套”等各种各样的答案。同学们的回答体现了发散思维的( )特征。

A.流畅性 B.变通性 C.独创性 D.统一性

4.【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发散性思维的特征。变通性即灵活性,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对同一问题所想出不同类型答案越多者,变通性越高。题干中同学们的回答强是各种各样的,强调的是不同类型,表述的是灵活性,故此题选B。

5.数学课上有的学生将“根号2的值1.41421”联想成“意思意思而已”这种记忆方法是( )。

A.谐音联想法 B.位置记忆法 C.首字联想法 D.关键词法

5.【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记忆术。谐音联想法指学习一种新材料时运用联想,假借意义,对记忆亦很有帮助。题干中描述“根号2的值1.41421”联想成“意思意思而已”,属于利用谐音进行联想,没有联系视觉表象。故此题选A。

6.橡胶厂因受面包放入发酵剂产生多孔、松软的启发而制造出了泡沫橡胶,这体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是( )。

A.定势 B.功能固着 C.原型启发 D.酝酿效应

6.【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原型启发指的是在其他事物或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题干中因受面包放入发酵剂产生多孔、松软的启发而制造出了泡沫橡胶,是从其他事物中获得的启发,故此题选C。

7.高三下学期刚开学,李倩就开始思考“自己擅长什么,以后要从事什么工作”、“努力考上大学还是选择高中毕业就直接去工作”等一系列有关未来的问题,以致上课走神,成绩下滑,这让李倩非常苦恼。例子中李倩正面临着( )的矛盾。

A.自主对羞怯怀疑 B.勤奋感对自卑感

C.角色同一对角色混乱 D.主动感对内疚感

7.【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埃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贯穿于个体的一生,整个发展过程可以划分为八个阶段,其中前五个阶段属于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选项C,处于青年期(12-18岁)的个体此时开始体会到自我概念问题的困扰,也即开始考虑“我是谁”这一问题,体验着角色同一与角色混乱的冲突。题干中,上高三正处于青年期的李倩思考有关未来方向与选择的问题,这是正在经历着形成自我同一性的过程;所以李倩正面临着角色同一对角色混乱的矛盾。选项ABD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C。

8.自习课上,班主任苏伊对着全班同学说:“刚刚在教室里来回走动下座位的同学,等会体育课上要多跑3圈,吃零食的同学还要再加一圈,不然大家记不住什么时候该干什么事,不该干什么事。”该班主任的做法属于(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正惩罚 D.负惩罚

8.【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斯金纳将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分为正强化、负强化、惩罚与消退。正惩罚是指呈现一个厌恶的刺激,从而减少其行为出现的概率。题干中,班主任让班里违纪的学生罚跑,是呈现了厌恶刺激,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减少违纪行为,属于正惩罚。因此,选项ABD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C。

9.月考试卷发下来了,小奥拿着试卷就开始吹嘘:“我不愧是天选之子,一生下来就拥有了超乎常人的大脑,随随便便就能考个第一名!”小奥认为自己之所以可以获得好成绩,可以归因于( )。

A.运气 B.任务难度 C.努力 D.能力

9.【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韦纳将个体对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归于个人的能力、努力程度、任务难度、运气、身心状况、外界环境六大因素,又将这六大因素归为三大维度,分别是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题干中,小奥认为自己考第一名是因为自己天生有聪明的大脑,是将成功归因于能力。因此,选项ABC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D。

10.在科技活动课上,刘老师在介绍今天的学习内容“电饭锅”之前,带着大家一起回忆了之前学习的“电器”。这种学习是( )。

A.下位学习 B.上位学习 C.并列组合学习 D.命题学习

10.【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知识学习的种类。下位学习(类属学习)指将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低的新概念或命题,归属到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高的适当概念或命题之下,从而获得新概念或新命题的意义。题干中,新学习的内容是“电饭锅”,回忆的内容“电器”属于旧学习的内容,“电器”的概括水平比“电饭锅”高,因此这种学习是下为学习。选项BCD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A。

中公教育解析

 
 
 
 
Copyright©1999-2019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